番外三·後記一(2 / 2)

盛,使得先帝所不喜,但他並不在意。你看不懂我,我不怪你,總會有伯樂來相我這匹好馬。”

“在後半生,在同為大才的諸葛亮提拔與劉禪的放權下,他展現出了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軍事天賦。僅以一州之地,從黃土高坡打到了遼東平原,親手將大漢再度扶了起來。”

“在二十年征戰之中,他從未有過二心。也一直履行著老劉曾經的信條,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每逢大戰,其必身先士卒,親近將士,吏民皆願為之所用。”

“甚至,在打仗之餘,馬謖還不忘為天子分憂。他治理的隴右,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朝廷的鐵票倉,羌胡歸心,府庫充盈。由他主張推行的天子講學,在後來由他的太子學生推廣為了選考制,並最終演化為了影響後世兩千年的科舉制度。”

“如果說丞相是後世文臣的標杆的話,馬謖就是後世武將的標杆。他的忠與明,深刻的影響著後世的所有武將。”

“在馬謖病逝之後,劉禪第一時間給出了諡號“忠毅”致果殺敵,勇而近仁曰毅。同時忠毅通忠義,算是給馬謖一生最好的寫照了。”

“正如丞相諡號“忠武”成為文臣的最高諡號,馬謖的“忠毅”也成為了日後武將最高的諡號。”

“是不是看到這裡就覺得挺好了?實際上馬謖安排的後世裡智慧同樣不差呢。”

“馬謖在世時,常與姜維鄧艾論道,打仗時也常引以為幕僚。當時軍中都認為,大將軍的繼任者應該從他們兩個裡選。”

“但是到了最後,馬謖卻選擇了車騎將軍柳隱為繼任者。而在柳隱之後,更是選擇了默默無聞我張嶷,而非他信任有加的姜維鄧艾,這其中講究可大了。”

“我們都知道,馬謖是一個儒生,兵法激進好戰。”

“但事實上呢,他確實一個信奉道家治國理論想人。在教育太子時,他常說“寧為文景之治,不為漢武之才!”相比於窮兵黷武,他更傾向於對大國無為而治,常言“霸王之道雜之!””

“也正因為如此,在選擇繼任者上,馬謖否決了好大喜功的鄧艾與夢想封狼居胥的姜維,反而選擇了溫和的柳隱與張嶷。”

“據《後漢書》記載,馬謖死之後,整個大將軍府地動山搖。不管是文臣武將全都悲痛無比,太子甚至都多次哭暈過去。唯有柳隱與諸葛亮面色如常,所做所行都宛如平常,這才順利的穩住了人心。”

“隨後在的三年裡,他代替了馬謖的位置,與諸葛亮又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炎興四年,諸葛亮病逝長安而葬於長安之東時,也是柳隱頂著巨大的壓力穩住朝局。”

“從他這一系列的表現可以看出馬謖的眼光之毒辣。昔日那個成都城外的守門都尉,如今已是季漢的棟樑了!”

“柳隱在任的這十二年時間,經歷了好幾次大事。從馬謖病逝到諸葛亮病逝,再到太子登基,每一件事都可能引發舉國騷動。但在柳隱不動聲色的掌權下,季漢平穩的完成了新老兩代的權力交接。”

“最起碼如果換成姜維和鄧艾,最起碼這十二年能打兩場大戰。”

“炎興十一年冬,劉禪在洛陽感染傷寒,病逝於洛陽。這位被譽為歷史上運氣最好的皇帝,最終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依靠著知人善任和大膽放權,最終由馬謖與諸葛亮為他搏得了一箇中祖的廟號。隨即太子劉璿登基,第一時間為自己老爹給出了諡號“光宣”。”

“能紹前業曰光,善聞周達曰宣,評價之高可見一般。總體上來說,劉禪這一生非常的幸運,其運氣之好讓後世所有帝王都羨慕的牙癢癢。”

“炎興十一年,馬謖的學生,太子劉璿即位。這位諡號昭武的天子,即將為季漢帶來最高光的時刻“漢寧中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