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小半年時間,漢魏兩家皆不再動兵戈。
馬謖引漢軍屯於高都,以河內為忠心為南下洛陽做準備。而曹魏則在司馬懿“西守東伐”的戰略下,在西面積極組織防禦,而他則親率兩萬魏軍出發征討遼東。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懿統率的這兩萬魏軍是他在渤海郡操練出來的。其中部分關鍵軍官,則是徵召的冀州與青州計程車子。
在這其中,就一個姓羊的年輕人,跟隨司馬懿出征遼東了。
自此,除了南陽方向,郭淮依然在引兵與宛城漢軍相持之外,雙方基本停息了戰火。但即便如此,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寂靜罷了。
只要等到季漢的糧秣到位,十萬漢軍隨時都可能從餚函古道之中殺出來。到時候,戰火可就真正意義上燒到關東了。
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一個河橋之戰那麼簡單了。
不過,時間來到六月份的時候,馬謖接到了後方秦宓的書信。信中秦宓向馬謖彙報,他做要求的儒家經學統一註釋的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
這其中弘農楊家功勞是巨大的,在楊準的一封書信下,硬生生給秦宓拉來了好幾個關東大儒。在一眾大儒的合作之下,秦宓原計劃還要三年才能完成的經學註解在半年多就結束了。
當然,請注意,這裡是大儒合作而不是配合。在這其中,秦宓也做出了不小的讓步,不少註釋完全是按楊家的家學來的。
這也是楊家為啥願意鼎力支援,即便是被馬謖告誡過也在所不辭。畢竟不是誰都和馬謖一樣絕不讓步的,混入其中跟秦宓談總比跟馬謖談好。
對此,馬謖並沒有說什麼,最終還是預設了。最起碼事情完成了,而且有弘農楊氏對此的背書,註解普及還是會簡單很多的。
不過,馬謖並不打算讓楊家這麼舒服的坐享其成。在沉吟一番之後,他寫了一封信給蔣琬,請他對楊家支援註解統一工作的努力進行獎賞。
獎賞最好越厚重越好,封賞儀式也務必要做的人盡皆知。要讓全大漢計程車子都知道,楊家在這方面出了大力氣。
你們往後要感恩戴德的話,就都去楊家門前吧。
當然,日後史書怎麼評價,那還得專門囑咐一聲史官,別埋沒了秦宓的功勞。
除此之外,長安也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動。
這一年,關中風調雨順,在朝堂上下一心的情況下也徹底肅清了關中匪寇。至此關中大豐收,關中荊州益州三地收成皆遠超往年。
也算是老天爺賞飯吃吧,自尚書檯上下清點,府庫為立國以來最充盈的一年。整個建興十六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為朝堂內部問題最少的一年。
國庫充盈,百姓日子也好過了,季漢朝廷終於是緩過勁來了。為此,蔣琬甚至專門來到高都,向馬謖報喜。
“幼常啊,你等了東征三年之久,現在終於有結果了。”蔣琬親自坐馬車來到了高都,笑呵呵的向馬謖報喜道。
“今年大漢府庫充盈,足以支撐你在關東大幹一場了。”
“有多充盈?最多可支撐我出動多少人?”對於蔣琬的話,馬謖是非常感興趣的,立刻開口詢問道。
蔣琬笑而不語,只是豎起了三根手指向馬謖示意。
“才三萬?這也沒充盈多少啊,看樣子公琰應多勉勵之……”
“是十三萬!”蔣琬笑容一僵,忍不住怒道。
“我要是當尚書令三年才能支撐三萬人出關中,那我不如趁早掩面吊死在長安城外!”
“十三萬大軍!可維持你半年的征伐。若是戰況不利,從益州調配糧秣出來還能多維持三個月!”
“就這麼多了,你就說要不要吧!”
“要!怎麼可能不要!”馬謖理直氣壯的回答道。既然可以大軍出動了,傻子才會拒絕。
不過玩笑歸玩笑,馬謖對蔣琬給出的答案還是很驚訝的。要知道四年之前,季漢傾國之力北伐,也不過是勉強支援十萬大軍打了半年而已。
而現在呢,光保底就能維持十三萬大軍東征。甚至完事了還得問問你夠不夠,不夠的話還能再多維持幾天。
顯然,季漢的國力在四年時間已經增長了一大截了。而季漢所要面對的局勢,也早已經不是昔日絕望開局了。
這很不錯,代表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此馬謖很滿意,至少這讓他可以更放心的去作死了。
“行,十月份糧秣和部曲都將集結於弘農郡,屆時你與驃騎將軍府的所有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