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同樣是制度推陳創新的時代。魏蜀吳三國為了應對新的局勢,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
曹魏的制度基本是曹操時代留下的,在曹丕時改良了一番就一直用了下去。這一體制一直用到了魏晉南北朝,使用時間非常長。
只不過他們的體制馬謖是看不上眼的,畢竟對豪族基本沒有任何限制。
而東吳方面,說實話還不如曹魏呢。其在根本上就是一個對豪族妥協的產物。也多虧了東吳沒有能力統一天下,不然這破制度絕對能把國家帶進深淵之中。
只不過,跟這兩家比起來,季漢這邊的制度顯然更加畸形。
在諸葛亮時代,朝廷的體制一句話總結就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丞相府將總覽三公九卿的絕大部分權力與工作,然後所有人都圍繞著諸葛亮開展工作。
“不管是丞相府,還是某的驃騎將軍府,都是權宜之計。若是在官制中讓其變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未來恐怕會出現大問題……”
畢竟你諸葛亮可以一個人幹一百個人的活,但你不可能奢求你的繼任者也能這麼幹。就拿蔣琬來說,要是讓他全部接過諸葛亮的工作。大機率諸葛亮還沒出喪期,蔣琬就該在黃泉路上追上他了。
但這樣的想法在馬謖看來卻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並且當即提出了異議。
進入丞相府,馬謖一眼就是望見諸葛亮在一邊聽著底下官員彙報工作,一邊處理著要務。
諸葛亮不是不知道眼下的制度有多麼畸形,對朝堂的影響有多麼大。甚至如果他諸葛亮這個時候病逝,十年之內朝廷都未必能走出混亂。
但這些在漢制裡,是分屬不同的官員負責的。錢糧是大司農負責,礦產是少府維持……
他可不想未來領兵出征在外沒心情作死,天天顧慮著中央會不會出事。不如趁早把這埋藏在水下的雷給掃清了,以後自己作死也可以無憂無慮。
所以諸葛亮此刻更傾向於維持穩定,一切等統一天下,大漢基業落袋為安再進行改革。
“但如果出了岔子,大漢好不容易有起色的國運可就被攔腰打斷了!”
“這不是驃騎將軍嘛,您今日……”
“稟丞相,是關於眼下朝廷官制問題的。”馬謖拱了拱手,開門見山的解釋道。
“今日公琰來找某談要事,商談之中某才發現大漢官制存在巨大的隱患。堂堂尚書檯,需要話費很長的時間來處理匯總財政,任務不可謂不繁重。”
馬謖迅速辭別了蔣琬,徑直來到丞相府,找諸葛亮商議此事。
“現在大漢剛剛還於舊都,國運昌隆,是解決這些積壓問題的最好辦法。若是這個時候不解決,未來難免夜長夢多……”
“雖然公琰他們需要為此浪費過多精力,但暫時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有丞相府分擔政務,短時間沒有什麼問題。”諸葛亮搖了搖羽扇,平靜的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但對此,諸葛亮認為雖然是弊端,但暫時沒有什麼大礙。
“幼常,怎麼又來我這裡了,將軍府的軍務處理完了沒?”諸葛亮看到馬謖闖進來,有些意外的詢問道。
朝廷的財政來源是多方面的,賦稅只是其中的一環。除此之外,鹽鐵等官營產業的收支,礦產鑄幣的收入,都是重要的財政來源。
等屏退左右之後,諸葛亮也放下手中的公務,神情嚴肅的詢問道,
“有什麼事現在說吧。”
所以說諸葛亮是個堪比曹操那樣的權臣就離譜,你見過把自己累死的權臣?
季漢這項體制在諸葛亮個人能力的加持下,將行政效率提升到了極致。也正是因為如此,季漢連年征戰之中,蜀地依然政通人和,並沒有出現什麼亂子。
所以一旦諸葛亮病逝了,或者退休了,這體制將會迅速反噬整個朝堂。當中央的權力無法攏明白的時候,對整個國家來說是極其致命的。
“一切等天下一統,大漢的霸業穩固之後才說。”
丞相府東曹有些好奇,不過見馬謖如此緊急,於是也迅速引其進入府上。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馬謖在捋明白這些之後迅速就察覺到了其中的危機。想到這裡,馬謖連繼續商討進取幷州的想法都沒了,第一時間辭別蔣琬,前來找諸葛亮商討此策。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錢糧賦稅乃國之大事,而昔日三公九卿效率極慢,尚書檯親自處理也是不得已的。”諸葛亮對此也很清楚,平靜的點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