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謖乃扶社稷之臣(1 / 2)

諸葛亮這邊直接請來了工匠大師蒲元,開始在少府連夜商討改良造紙術的規模化生產。最後嫌人手不夠,諸葛亮又派人去把黃月英也薅了過來,一起討論此事。 同時關於府兵制度,諸葛亮也交給了有司去討論如何落實。 而馬謖,則是一臉懵逼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完全沒弄明白髮生了什麼。 不過這不重要,至少在諸葛亮眼裡,馬謖已經是社稷之臣了。他不僅繼承了自己的傳承,還在墨家造詣上有巨大的成就。 這一切都讓諸葛亮對馬謖越來越滿意了。 在諸葛亮突然加班徹夜開始幹活的時候,馬謖則被逼著去了東宮。 在那裡,蜀漢太子劉璿正在等待著他。 “學生見過馬師!”劉璿見到馬謖來到了東宮,立刻起身迎接,不過被馬謖摁住了。 “殿下,你沒必要迎接我的。”馬謖擺擺手,淡淡的教育道。 禮法是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糟糕的發明,讓馬謖極其厭惡。不過再怎麼厭惡,當到了大事的時候馬謖也不得不遵守。 這並不能加深馬謖的作死值,還讓馬謖過的不舒坦。 就像人情送禮一樣,就算你再厭惡,輪到你的時候伱也不得不去做。 這或許就是時代的悲哀吧…… 對於馬謖的教育,太子劉璿只是懵懂,並不瞭解馬謖所說的含義。不過聽的非常高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殿下,臣為陛下所任命,前來教您學習兵法與帝王術。不過謖不過荊州一文士,大漢戰場一小卒而已,並不懂什麼帝王術。” “所以,臣只能把一些對兵法的見解,以及對地方治理的想法講述一遍了。” “殿下一定要記住昔日宣帝的那句話,霸王道雜之!” 馬謖以前也並非身居高位者,對大部分事情瞭解並非肉食者瞭解的多。不過到底穿越者,論起見識來說,馬謖可不比古代帝王差多少。 更何況後世那個政治教育之多……嗯,懂得都懂。 而馬謖給劉璿教導的核心思想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霸王道雜之。 無論何時都不要墨守成規,任何事情都需要具體的分析而不是死搬上一代的規矩。 所謂的祖宗之法不可變也也需要具體分析的。 馬謖用諸呂之亂和文景之治給太子劉璿詳細的解釋了漢武宏圖為什麼會實現。 沒有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沒有賈誼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持之以恆的削弱諸侯國的實力,漢武帝大機率是沒有能力那麼莽的。 不得不說,後世某小吏的理論確實好使。尤其是其中還有不少天命的話題,對現代人來說或許有人過於先進,但對古人來說剛剛好。 太子劉璿被馬謖這些理論說的一愣一愣的,一時間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 “那依相父之言……” “停停停,殿下謖不過太子太傅罷了,哪能當的起相父啊!”馬謖被嚇了一跳,連忙開口打斷道。 怎麼進來講個課的功夫,我就成了太子的相父了? “古之聖賢有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馬師博學多才,父皇曾誇耀“謖乃社稷之才”如何當不起一個相父?”劉璿癟癟嘴,有些不滿的強調道。 “父皇有丞相為相父,吾為何不能以馬師為相父?” 馬謖有些目瞪口呆的看著太子,有些難以置信了。 很難想象這是老實巴交的太子能說得出來的。一番理論砸下來,馬謖都都不知道該咋反駁了。 在馬謖愣神的功夫,劉璿趁機把這個定下來了。 “所以從今往後,馬師就是吾之相父了!” 於是乎,馬謖就這樣成為了蜀漢第二個皇帝的相父。雖然馬謖不是很情願,不過太子劉璿可不管你這個。 太子劉璿歷史上的評價是儒善,可並沒有厚道哦。 歷史上劉禪幾個兒子,北地王劉湛剛烈堅強,有尚武之風,其餘兒子多數都是儒善。 不過記載雖然不多,從劉璿的談吐和智慧,馬謖可以肯定這個太子不是個易於之輩。 “所以相父想吾為何樣的君主?”認了馬謖為相父,劉璿立刻順著杆子往上爬開始請教起來。 馬謖挑了挑眉,沉思了一下之後說道, “我希望你為文景帝王,而非漢武。” “畢竟當今天下三分,漢室正是再興之時。等殿下即位,天下應該已經再度一統,還於舊都也實現了。” “屆時大漢這片遭遇苦難的土地,正需要休養生息。若是此刻強動兵戈,不僅勞民傷財,還可能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畢竟朝廷的任何動作,到最後都會由黔首承擔。荀子曾言,民為水君為舟,水漲而船高。” “而且還記得先帝說過的那句話嗎?”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馬謖來到東宮的第一天,給了這位太子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 ………… 馬謖為太子太傅,開始了透過的自身動作影響起了下一代君主。馬謖依靠自身的見識與名望,在給這位太子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至少這位太子完全沒想到,這位一身武將氣質,下馬寫書上馬廝殺的大將軍,竟然是個黃老學說的信徒。 馬謖的很多話讓太子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