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宋朝,所為的就是跟宋人達成協議,讓宋人重新走上古老的絲綢之路。
為此西遼人已經和吐蕃人商量一致,商談好了利潤劃分,這才來道宋境,希望三方能夠達成一致。
當朝會上對此事展開討論的時候,秦天德並不上心,只是皺著眉頭沉默不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範同自然大力反對與西遼吐蕃達成協議,再開絲綢之路,理由也很是冠冕堂皇,什麼遼人不可靠,吐蕃太野蠻,收取的過境費用太高,長此以往只會替西遼和吐蕃兩國增加國力,對大宋沒有什麼好處。
“如今在國師的英明領導下,我大宋已經成功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而且不止一條。
諸位大人應當知道,如今泉州、明州、廣州等地貿易繁盛,來往客商無數。特別是國師大人自家船隊將海圖和能夠在海上指明方向的司南針碗無條件公佈之後,申請出海經商的商人船隊與日俱增,恐怕朝中諸位同僚中,自己又或者家人親族都有經營吧!
遼人當年被我大宋與金人聯手滅之,一部殘餘逃亡西域,如今站穩了腳跟,卻突然想要與我大宋重開絲綢之路,這顯然是想挑撥我大宋與金人之間的關係,難道諸位大人想要看到太上皇當年好容易才爭取來的和平局面化為烏有麼!”
範同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絲綢之路一向利潤極高,但經過吐蕃和西遼的剋扣後,宋人能夠到手的利潤大打折扣,而且平白便宜了遼人與吐蕃。
尤其是吐蕃,與宋接壤,吐蕃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