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資訊化,共和國的軍費如果除卻1943年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年,從1914年到1945年,每年其實都保持著增長狀態,不過由於軍費的增長被嚴格的限制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大環境之下,軍費開支所佔GDP的比額也從未超過35
%,因而軍費的增長是一直建立在經濟的繁榮發展之下。
軍費開支到底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早在1931年共和國建國之後沒多久,就有數十名經濟學家曾受僱於國務院展開過細緻的研究,一開始還以為軍費開支是窮兵欺武的表現,是亡國的禍根,可經研究之後他們才真正意識到,軍費開支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利有弊。
這份後來就被公開的研究報告表明對於一個經濟保持增長的發展〖中〗國家,軍費開支並不會有任何的不利影響,而且投入巨大的國防計劃甚至有助於經濟的發展,比如說在軍事科學技術方面的科研投資,可以拉動國防工業及其附屬產業的加速效應,而如果軍用技術能夠有限度的轉為民用,還將極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比如說人造衛星、計算機、生物醫藥等。
所以,只要國防建設投入在國家財政可承受範圍之內其投入不但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可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適當提升軍費開支佔CDP比重不會對經濟產生長期不利影響,畢竟富民強國,如果光是人民富裕了而國家卻並不強大那麼這些財富也有可能會在外敵入侵之下,變為他人掠奪的戰果。
從任何角度分析,如今共和國的綜合國力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的,在科技、工業等方面的實力無與倫比,而按照未來的發展戰略,共和國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共和國將陸續將“泰山”和“炎黃脊粱”兩大十年期的國防科研工程所取得的部分技術成果,轉化為民用力爭在兩到三年之內,計算機、數字通訊、生物醫療等等方面初具規模,尤其是對國民經濟將產生巨大輻射效應的計算機,共和國力爭在十年之內打造資訊高速公路,網際網路產業鏈將不再是空談。
大量的軍事技術轉為民用顯然會極大剩jī經濟的發展而作為貢獻的軍方顯然也需要得到相應的好處,大量的技術轉讓費用除了一部分直接轉為軍費之外,另一部分自然還要被投入到軍事科研中去,而持續增長的國民經濟,也可以讓軍費保持相應的增長。
不幸而又萬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軍費比例自新軍事改制以後,就保持平緩增長的共和國需要進一步提升軍費開支所佔GDP的比例,而考慮到國際國內環境和利益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對軍費預算的稽核格外認真軍方原本希望能從2。6的比例,提升到2。8
總額能有15個百分點的增長。
而很是大方的全國人大似乎覺得這份草案不夠兇猛,1945年軍費開支佔據GDP堪堪2。6%,可在五萬億餘的國民生產總值背景之下,軍費開支也有舊d乙元的可觀數額,海空軍作為資訊化建設的重點軍種,他們佔據了65%,陸軍僅佔21%,第二炮兵部隊佔1O%,而特種部隊和特殊科研,一共才佔4%,即便如此,特種部隊也得到了52億元。;
按照一月份各軍種提交的預算報告,海軍在五年之內達到!50億0元的增幅,也就是說每一年至少都要多拿100億元,因為在1月初海軍裝備部就拿出了一份非常細緻的武器裝備價格清單,正在建造的“尊嚴”級首艘十萬噸級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滿編之後的報價高達45億元,這其中當然包含建造前大筆的科研經費,而如果海軍一次xìng訂購三艘,平均分攤下來,滿編的單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報價應該能120億元,再加上單價1。15億的中華級導彈巡洋艦、單價580的“海鷹”多用途艦載機等等,海軍要想打造三支強悍的航母戰鬥群,真要是能多拿曰500億元也得任重而道遠。
空軍方面打算擴大其編制,增加空軍的遠端戰略投送能力和遂行前線火力支援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要大規模裝備“禿鷲”多用途轟炸機,同時還要換裝一批戰略轟炸機、增加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的裝備規模,並且還將著手發展隱形戰機,一切都需要huā錢。
原本有“與世無爭”品xìng的陸軍和第二炮兵也跳了出來,他們也想要更多的軍費,陸軍雖然已經完成了資訊化建設,可最新研製出來的一款主戰坦克著實xìng能優秀,陸軍方面很希望能夠將數字化重型集團軍的坦克先行裁汰,換裝xìng能更加強悍的新式主戰坦克,而後才陸續給其他集團軍換裝,淘汰下來的裝備陸軍都想好了,要麼封存、要麼就賣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