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和蘇德戰場上的巨大投入,自然而然佔據了德國大部分的戰爭實力,而海軍方面的投入也就相對較少了,被美國海軍突起嚇了一跳的希特勒暴跳如雷的讓雷德爾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可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依然在不斷的轉化為戰爭實力,德國如果遲遲不能拿下蘇聯這個魁梧的北極熊,那可就危險了,因為牛氣哄哄的美利堅不僅在努力強大其大西洋艦隊,連太平洋艦隊的委建都已經付諸行動。
而如同跳粱小丑的〖日〗本也終於知道自己一腳踢到了鋼板上,原本以為拿下新幾內亞島和索羅門群島之後,讓澳大利亞失去了北部和東北部自然防禦屏障後,還沾沾自喜的日軍終於在攻上澳大利亞本土之後發現自己犯子錯,本間雅晴的軍隊遭遇到的並非是傳說中的澳洲土著,而是武裝精悍的美國陸軍,一直源源不斷得到物資和兵力補充的麥克阿瑟好好的給日軍上了一課,在廣袤的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美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在空軍航空兵的支援下,差點兒就讓本間雅晴的部隊逃回大海。
迫不得已,日軍不得不提前將菲律賓駐訓的古和豐一指揮的,〖日〗本陸軍目前唯一的一支重灌集團軍,緊急海運到澳大利亞參加戰鬥,而為了讓空軍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日〗本空軍也不得不加派兵力開赴新幾內亞島島上的機場,〖日〗本海軍第二艦隊也不得不緊急南下,將夏威夷群島暫時“拋棄”。;
拼人口、拼經濟、拼科技、拼工業、拼資源,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總體而言,擁有美蘇這兩個巨頭的同盟國明顯要更具優勢,而軸心國唯一可以依仗的是,他們暫時還握住戰爭的主動權,只要德國能儘快拿下莫斯科、〖日〗本能攻下澳大利亞,同盟國方面翻盤的可能xìng就更低了,然而德國陸軍似乎在歐洲縱橫無敵,但是在蘇聯的國土上,卻在寒冬的禁錮下難以繼續馳騁了。
1945年的冬天並不算是一個寒冬,但一直都有將溫度降低到零下幾十度的東歐大陸上,卻讓德軍受夠了苦頭,以往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依賴就是強大的裝甲兵力和炮兵火力,尤其是絕對制空權之下那及時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可惜一場場大雪之後,德軍再也不能在茫茫雪原上馳騁開來。
防凍油、潤滑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等,在蘇德戰爭拉開帷幕之前,德國武器裝備部長施佩爾的確是未雨綢繆,可以說為希特勒在北非和東尤拉開兩條戰線,做好了充分的後勤準備,聰明的施佩爾甚至還考慮到了針對蘇聯這麼一午地域廣袤、人口眾多的大國,戰爭不可能快速結束,因而他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因而囤積了還算充分的物資以供德軍消耗,其中就包括了進入寒冬之後,不能持續進攻只能暫時轉為防守態勢的德軍所需要的一些防凍油料。
然而,有備無患並不是指絕對的萬無一失,德國陸軍北方、南方以及〖中〗央集團軍群自蘇德戰爭開始以來,就不斷創造著“戰爭的奇蹟”他們將戰爭的節奏拉得非常快,而且規模相當之大,基輔戰役更是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包圍戰記錄,可誰又能曾細想過,德軍是高度機械化的部隊,其機械化的武器裝備大多源自於共和國的軍事技術,像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等,哪一樣不是油耗子?
石油,這個艱難而又沉重的話題始終成為希特勒的心頭夢魘,他無時無刻都對這種不可或缺的戰爭資源擔憂著,德國攻擊蘇聯,其原因之一也是為了石油,大高加索地區的油田一旦被德軍掌握,就算是某一天德國喪失了大西洋的制海權,也能在歐洲大陸和反攻的盟軍僵持下去,然而德軍還並未拿下蘇聯的石油資源,以共和國為首的眾多“正義”國家就選擇了“正義”對軸心國實施經濟制裁,斷絕了石油貿易,這無疑是開戰以來,對軸心國各**隊最不利好的一個訊息了。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當同盟國等國家還在為共和國等正義國家的正確舉措而歡慶的時候,德國和義大利已經自命不凡的秀出了他們的絕招,那就是將北非戰役進行到底,其結局就是,德國和義大利聯手將地中海變成了他們的內海,從非洲西海岸的摩洛哥到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隆美爾的軍隊已經可以從土耳其出發,向蘇聯的大高加索地區發起進攻,同樣,他們也能在中東繼續風光下去,拿下盛產石油的bō斯灣,雖然將得罪共和國,不過德意兩軍卻能攻入號稱“皇冠上的明珠”的英屬印度,拿下大英帝國最為重要的殖民地,進而有機會和〖日〗本之間取得實質xìng的聯絡。
希特勒的算盤撥動的咋啦啦的響,精打細算而又嚴謹的德國人始終並不會讓自己處於戰爭的被動狀態,他們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