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便是一個異乎尋常的警告訊號,而駐伊拉克境內部隊的中伊聯合軍演,也是一大強硬資訊,然而軸心國方面像是沒事兒似的,漠視了這一切。
而且,根據軍情局最新的情報顯示,希特勒並未對共和國的強硬有所正面回應,他的舉動也是針尖對麥芒般,在其進攻蘇聯縱深擴大有關乎整個蘇德戰爭勝利走向的莫斯科戰役的部隊中,他還特意將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回撤到了斯大林格勒地區附近“休整”,同樣,曾遠征非洲並取得了不錯戰績的隆美爾非洲軍團,也似乎不太適應寒冷的蘇聯,準備離開莫斯科前線經斯大林格勒撤回中東地區。…;
希特勒的調兵遣將,無不證明他是有針對性的展開部署,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部隊虎視眈眈的蹲在斯大林格勒,隨時都能越過伏爾加河衝入哈薩克的國土之上,兵鋒可直指阿特勞乃至首都阿斯塔納地區,並且其針對性部署的目標便是共和國第二集團軍,要知道該集團軍中,重兵駐紮在交通發達的塔什干,且前鋒部隊第八機步師直接候在了緊鄰鹹海的阿拉爾斯克,從地圖上看,兩軍之間的地理直線距離不到1500公里,對於機動能力極強的機械化部隊而言,一千多公里並不算遠。
於是乎,在共和國強硬、納粹德國就更加強硬之下,兩國之間似乎都忘記了曾今的蜜月是何等甜蜜,動輒上百億的中德軍事技術貿易僅僅是政府軍隊間的合作,而在兩國的民間,共和國與德國間也有不錯的貿易利益,可如今看來,相互間已經沒有太多利益關係的兩國,頓時間就成了分外眼紅的仇人似的,這還真驗證了一句話——“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亙古的利益”。
現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委員們需要討論如何在國內求戰呼聲還不小的情況下,討論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麻煩,如果納粹德國僅僅是如此恐嚇般的做出強硬舉措,而共和國就畏首畏尾的不敢吱聲,任憑希特勒解決掉蘇聯,那才叫軟蛋,而實際上,在國際利益面前,軟蛋也好、瘋子也罷,只要是對的,那就是可做的。
會議討論的很順利,德國的以強應強是預料之中的,共和國完全沒有必要理會已經沒有多大餘力的德國咬牙裝樣的做作,會議很快就透過了新一輪的兵力調動令。
新軍事改制之後,共和國五大重灌數字化集團軍中,第二軍已經分駐中亞和中東地區,而有“御林軍”之稱的頭號王牌第一軍依然要拱衛京津地區駐紮於河北保定,第四軍作為南方地區重要兵團,也要常駐在廣西柳州不能動,倒是駐紮在黑龍江哈爾濱和蒙古二連浩特的第五和第六軍,這兩支數字化重灌集團軍中,最適合於向西北地區機動的就是第六軍了。
會議當即就透過了一項調令,主駐紮於蒙古二連浩特的第六集團軍向西北地區機動進駐新疆地區,原駐紮於呼倫貝爾的第十軍轉駐烏蘭扎布,和原本就駐紮於烏蘭扎布的第十三軍展開大規模的實戰對抗訓練,駐紮于山西太原地區的第九軍開始向西北地區推進,而兩大戰略反應軍的第三軍、第十一軍。
由於第三軍部分兵力在東南亞部署,因而,只有駐紮於河南鄭州的第十一軍可以調動,該軍將最先向西北地區戰略機動,並首先展開寒區、沙漠地區的針對性臨戰訓練,而作為快速反應部隊,該集團軍也是長期轉戰於國內各大特殊地形地貌和特殊氣候訓練場,能快速適應各種複雜地形和氣候,因而第十一軍將是第二集團軍的堅實後盾。
十三個集團軍,有第二、第六兩大重灌集團軍作為重刀手,快速反應的第十一軍作為一把快刀,而第十和第十三兩大集團軍磨刀霍霍,共和國悄然之間就調集了五十餘萬的兵力嚴陣以待,而除了陸軍方面的大規模調動之外,在調令中,作為重要戰爭力量的空軍也將有大動作。
最先向資訊化邁進的共和國空軍的規模編制並不大,畢竟噴氣式飛機可不是活塞式螺旋槳飛機,單從飛行成本上來講就不是一個數量級,再加上戰鬥力的迥異、飛行人才的苛刻條件、戰機成本高昂、作戰使命的變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和國空軍在不斷推進資訊化之間,其編制還曾出現過縮減的態勢。
現如今,共和國空軍實行的是“航空師——飛行團——大隊——中隊——小隊”的建制,並未設定集團軍這一建制,擁有11個戰鬥機師、4個攻擊機師、3個轟炸機師、2個戰略轟炸機師等主力作戰部隊,而在支援部隊方面,擁有3個戰略運輸機師、5個戰術運輸機師、4個預警電子戰師、2個合成師等,另外還有各種獨立航空團,什麼試飛團之類的獨立編制部隊。…;
現如今,和海軍航空兵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