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不是很有利的地形上發揮出了他們單兵素質水平,從第五師偵察兵的偵查結果來看,十八尖山地區儼然已經被日軍建設成了很具規模的防禦戰線,一條條塹壕、一座座沙袋碉堡、一道道鴻溝……面對這樣的防守架勢,如果以單純的步兵進攻,即炮兵火力打擊與掩護、步兵協同進攻等方式作戰,傷亡不容樂觀。
但是,戰爭的發展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而發展的,有時候它的存在反而能夠引領文明的進步,這也是戰爭充滿了魅力的原因,充斥著血腥與殺戮的禍源。
1929年11月13日12時23分,中國陸軍首支與外軍交戰的機械化步兵師登臺亮相,不過亮相的標誌是以炮兵叢集火力打擊的方式開始。該師擁有中、大口徑火炮全部參與了對日軍十八尖山陣地的炮擊,自行迫榴炮、自行加榴炮等等在23分那一刻開始直至13時34分結束,拋開了日軍炮兵的炮兵大戰時間,剩餘的一個小時的時間也裡足夠讓該師向日軍陣地發射上萬發炮彈,而在這過程中,對日軍而言就是度日如年了。
“105毫米榴彈炮!”
日軍軍曹的吶喊聲還未結束,硝煙瀰漫的陣地上立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