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式飛機,中國防務出口公司也終於祭出了新一代的防空利器——防空導彈。
由於需要出口至蘇聯試用一段時間才會被蘇聯考慮大規模購買並裝備,所以被命名為“薩姆”的地空導彈首先提供了12套給蘇聯中央紅軍警衛部隊使用,這支部隊是拱衛蘇維埃政權最為重要的部隊,因而特別適合試用這種新型防空利器。
中國防務出口公司向蘇聯提供的“薩姆”導彈,是很早之前就yijing準備向shijie推廣銷售的一款武器,雖然對於共和國自身而言極為落後,可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可謂是相當先進的,自11月12日被空運至喀山後不久,12套導彈系統就被送往了莫斯科後方尋機而戰,負責操作的中國防務出口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和他們指導之下的蘇聯武器專家。
11月14日,經過兩天的組裝和除錯之後,12輛導彈發射車在莫斯科東郊之外嚴陣以待,武器系統全部車載的該套防空導彈機動極為方便,在進入陣地後不到十分鐘,新式的對空搜尋雷達就發現了從22000米高空進入的德軍噴氣式偵查機,計算機開始迅速解算目標資料,而雷達則始終保持對目標的跟蹤狀態。
很快,三枚彈長10。89米、彈徑0。65米,重達兩噸多且裝有130公斤烈性炸藥殺傷戰鬥部的導彈,很快就要間隔六秒呼嘯相繼升空,傾斜的發射架後因噴管噴出的高溫高壓氣流冒起一陣滾滾煙塵,呼嘯竄入天空的導彈在制導駕駛儀的作用下不斷修正導彈飛行姿態,靠近目標後,在制導雷達的作用下,啟動了引信準確爆炸,三枚導彈形成的巨大彈雨籠罩了德軍的高空噴氣式偵察機,一團火球之後,各種零部件紛紛揚揚從天空落下,一向視蘇軍防空liliang為無物的德國空軍高空偵察機終於嚐到了厲害。
而後,其他九輛導彈發射車陸續取得了效果,12枚導彈在三天時間裡取得了擊落德軍高空偵察機4架、噴氣式轟炸機5架的優秀戰果,令蘇聯方面極為震驚,當然也很滿意,可中國防務出口公司給該型導彈的報價卻讓他們感到不滿意,雖然中國防務出口公司給該型導彈的效能資料包告中顯示,該型導彈能夠打擊距離12至32公里、高3至22公里高的目標,而且從實戰效果來看也著實不錯,可單套系統120萬元且不含導彈的價格顯然足以把斯大林憋得哭窮不已。
當然,除了能夠打擊高空高速目標的“薩姆”防空導彈之外,中國防務出口公司還向蘇聯推出了一款最新型的防空利器,車載式雙管37毫米、25毫米車載式防空高炮。
在此之前,中國防務出口公司根據共和國相關規定,向shijie各國銷售的自動化防空高炮分為車載式、艦載式兩種,其口徑只有120毫米和57毫米,因而各國並無小口徑的自動化防空高炮以解決低空高速目標。
此次新推出的兩款火炮都具備相當強的機動與防護能力,兩者都可以配置在在22式主戰坦克底盤加強機動性和防護性,當然也可以車載,且這兩型火炮採用了同一種火力控制系統、通訊系統,自配了火控雷達、計算機等,從兼任雷達手的車長透過最大搜尋15公里的雷達發現目標,能夠在十秒之內迅速完成戰鬥轉換,以每分鐘近400發的射速向3000米高空之內的目標實施打擊,是蘇聯對德軍飛機進行機動防空作戰的利器。…;
先進的武器裝備只有蘇聯想不到,就沒有蘇聯買不到的,有求必應的共和國讓蘇聯感到了莫名的恐懼,他們缺什麼共和國就有什麼,有這麼一個強大的鄰居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所以蘇聯一邊硬著頭皮和中國防務出口公司商談各種武器裝備的引進細節,一邊謀求購買這些武器裝備的現成技術資料和生產裝置,實現蘇聯的本土製造生產。
戰爭,越發富有科技含量,在科技實力的較量中,蘇聯無法直接和德國抗衡,自然只有藉助共和國的幫助,可畢竟1000億元是貸款而來,就算將來蘇聯打贏了衛國戰爭,如此高昂的一筆貸款,也會折騰得蘇聯夠嗆。
於是乎,在第四批也就是最後一批貸款的問題上,蘇聯開始謀求更為靈活的貸款方式,而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借錢,雖說是低息,可將來分期償還的利息和本金都多得嚇人,因而最後剩下的400億元人民幣,蘇聯xiangdao了和共和國民間企業合作,中國浙商開發銀行便是他們尋覓到的合作商之一。
雖然被德國入侵之下幾乎丟掉了整個東歐,但蘇聯依然土地廣袤、資源富足,而且有足夠多的人口基數和市場,加之戰爭的影響,蘇聯失去對企業家們吸引力,中國浙商開發銀行在股東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