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經驗的高階將領,尤為引人注意的是,他是一個航母派,在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中,歐內斯特絕對是支援航空母艦必勝論的,而這也是這麼多年來他努力訓練美國海軍大學的一大主題所在,可德國海軍作戰艦隊呢?
呂特晏斯很誠實,他知道航空母艦對於現代化海戰而言的意義重大性,戰列艦的皮糙肉厚和強大火力的確具有很大的威懾力,尤其是數艘戰列艦艦炮齊鳴之時那震天動地的效果,會讓所有親臨現場的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撼,那橘紅的火光、那震聾發聵的炮鳴,可戰列艦再怎麼厲害,也無法像航空母艦那樣,在上百海里甚至更遠距離之外,就出動大批艦載機向敵人戰艦或陸地目標發起攻擊。
相比於戰列艦之間彼此的艦炮互射,飛機的攻擊方式很多樣,並且也更加難以防範,尤其是當艦載魚雷機和艦載俯衝式攻擊機,分別同時以掠海飛行水平投擲魚雷攻擊和高空俯衝投彈攻擊之時,肉頭很大、機動性差的戰艦幾乎只能處於被動挨打地位,要是防空火力差一些,估計一枚枚航空魚雷和一枚枚航空穿甲彈,遲早會將戰艦的裝甲鋼洞穿,讓龐大的戰艦也逃脫不了沉沒的命運,這倒也驗證了“蚊子也可以釘死大象”的歪理了。
航空母艦的巨大能耐讓德國海軍真正明瞭還是因為共和國海軍,當年以弱勝強的戰勝世界公認的海軍強國日本的聯合艦隊,雖然一度讓全世界自詡為海戰專家的人摔碎了一地的眼鏡,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全世界從中日東海海戰那一刻開始,就更加堅定的認識到,航空母艦已經不可抑制的成為替代戰列艦這種奢侈品成為未來海戰利器的趨勢,當然在技術條件尚未成熟之前,戰列艦的強大打擊與抗打擊能力,都讓它們並不過時,依然擁有一定的戰場效用。
呂特晏斯倒是很想系統的學習一下航空母艦艦隊的指揮,縱使自己不會,也應該擁有一個較為完善的參謀班子,大家集思廣益總比一個人胡亂指揮好,可惜的是,德國海軍想要從共和國海軍身上學習航空母艦的各方面經驗,這個願望已經被共和國給無情的打破了,本來成功的可能性就不怎麼大的願望破滅,倒也沒讓德國海軍失望,他們只是更加覺得,航空母艦很有用,否則共和國海軍為什麼要藏著掖著。;
所以,德國海軍作戰艦隊自完成了對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覆滅之戰後,其作戰訓練的重心就每時每刻都放在了航空母艦合成的訓練上,航空母艦如何跟隨艦隊作戰根本不是大問題,充其量將航母當成一艘大型水面戰艦即可,但如何充分發揮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打擊能力?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防空編隊應如何編排才會有最大的防空效果?沒有彈射器,航空母艦大規模起飛戰機之時必須離開大編隊,頂風高速航行,這時候又如何保證航母的安全……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關係到航空母艦真正在艦隊中發揮出作戰效能的關鍵,而且一切的想法、觀點,都只能透過實實在在的演習才能變成現實的戰法,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蓋因如此,一艘航空母艦真正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沒有三五個月是不可能的,像共和國這樣一個海軍發展之初就牢牢樹立了“航空母艦優先論”的國家,雖然為世界各國知曉得不多,但誰都知道,共和國海軍強大的戰鬥力是與其瘋狂而又密集的訓練有關的,光是看其海軍在共和國國防軍費預算所佔比例中那碩大一塊的演習開銷,就知道航空母艦艦隊的強大戰鬥力,是靠一次又一次的演習來的,換句話說,是一噸噸航空燃油和一噸噸重油積累而成的戰鬥力。
德國海軍雖然沒有得到共和國海軍的上艦參觀允可,但還是多方面接觸到了共和國海軍的一些資料,像以往傳言共和國海軍每年都會有一個犧牲名額的傳言,他們就在與共和國海軍的接觸當中驗證成為了事實,他們得知,航空母艦戰鬥力基本源自於大規模、高節奏、頻繁反覆的訓練,訓練會花費掉大量的航空燃油,航空母艦航行也需要耗費重油,動輒上千名船員的生活也會消耗物資,而往往高強度的訓練會導致飛行員的身體疲勞,這在艦載機返回航母著陸之時尤為危險,很多時候艦載機著陸失敗,都會導致極為惡劣的事故,人機盡毀多是因為疲勞所致,因此每年的犧牲名額就是指這些像是在鋼絲上跳舞的艦載機飛行員犧牲人數,如果超過了這一名額,共和國海軍將會有包括立刻停止所有航母的訓練的一系列措施。
海軍燒錢,的的確確是燒錢,而且“艦炮一響,黃金萬兩”的傳聞就是事實,因為口徑超過380毫米乃至400多毫米口徑的戰列艦主炮炮彈,單枚炮彈的身價就是上萬元,而且戰列艦那“艦炮一響”泛指的是主炮齊射,一次齊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