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對日本各界擁有不小控制力的日本昭和天皇,根本不用說服那些軍國主義分子們,那些早已經被共和國打怕的赳赳武夫們尤其是曾今自詡“大日本帝國海軍,天下第三”的,對於共和國海軍更是談之色變,再加上向共和國學習、與共和國開展經貿合作,的的確確能夠為日本的資產階級帶來好處,至於貧民、平民們的政治意見則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而昭和天皇的政治改革、軍事改革、經濟刺激等國策的頒佈幾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便順利實施了,整個日本也進入到了黃金般的“改革展時期”,並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績,這不得不讓雄心勃勃的昭和天皇有了更多的想法。
他並沒有認識到“製造強國”並不等同於“創造強國”“經濟大國”也並不等同於“軍事強國”,當前日本的經濟繁榮與快增長,都是建立在日本低廉勞動力成本、不健全經濟體制吸引著共和國的企業們趨之若鶩的來到日本投資建廠、開工生產,倘若有一天,在日本的生產成本增高了、日本經濟政策變動了、或者出現了一個比當前日本更有吸引力的國家或地區,那麼當這些共和國企業拋棄日本而去,日本是否還能有今時今日這般前程似錦呢?
“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自人類工業文明以來,人類所掌握的知識爆炸式般的膨脹開來,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各行各業的制高點,搶奪制高點的戰鬥往往就決定了生死成敗,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那麼企業何來利潤,沒有利潤又怎麼來促進產品研和市場開拓,展前景何從談起?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教育體系不能夠為社會的展貢獻足夠多、足夠齊全的人才,政治、經濟、軍事、外jiao等等領域相繼落後的最終結果就是國將不國。
昭和天皇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他沒有像羅斯福那樣準確認清共和國如今的強大是源於多年的“科教興國”戰略,同時羅斯福可以為了讓美國更為強大,不惜與共和國大打貿易戰、高築貿易壁壘,來儘量保全本國企業的健康展,當然在面對重要盟友大英帝國在岌岌可危的戰爭形勢之下,美國是否參戰問題上的謹慎,也是出於他對戰爭的思量,一旦美國參戰,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財富都將不得不向戰爭傾斜,屆時美國的社會展將停滯下來,相比於不斷前進的共和國,必將落下更大一截。
與謹慎的美國羅斯福總統不同,日本昭和天皇感覺自己已經被壓抑得太久了,自從曾今的“東亞病夫”中國自1929年以來,他就感覺到共和國無時無刻不把自己當成亞洲的老大,用盡一切手段的目的就是為了他們那狗屁似的“偉大民族復興”,昭和天皇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真要是讓華夏民族復興,那就是讓他們成為大唐帝國時期萬國來朝般的強盛,真要是這樣,到底還讓日本活不活了?大和民族那偉大的世界強國夢,又還要不要實現了?
昭和天皇沒有明白“科教興國”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類的是什麼東東,反倒是把“槍桿子裡出政權”和“真理,之存在於大炮射程之內”一類的融會貫通清楚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僅僅是民族榮耀的象徵,更是實現國家利益的保障,他知道要用軍隊的“劍”來為人民的“犁”開闢土地,而且“鑄劍”的時機和實力都剛剛好。;
而對於共和國而言,信奉“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永恆,沒有亙古友誼”的共和國政fǔ並不比“只為利益”的共和國企業們弱,他們當然知道日本這個國家,在觸犯自身利益的必要時期,攻伐對戰是必要的,而在並沒有觸犯共和國利益的和平之時,日本又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國家,尤其是幾千萬的廉價勞動力,想想都令人興奮。
不需要考慮工業汙染、不需要考慮工資拖欠、不需要考慮不正當競爭遭受懲罰、不需要考慮投機取巧令人詬病、不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多,既然日本急於擺脫金融困境、急於走向經濟大國,那麼共和國沒有理由拒絕如此大的利好,讓那些低附加值的、不關乎核心技術的、勞動力密集的、高耗能高汙染,反正在共和國國內缺乏展前景、受到法律限制,勢必會在產業升級改革中被裁汰的企業都進入日本這片樂土展,為共和國政fǔ從容完成國內產業升級很有好處的。
再加上當前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歐洲正處於戰爭狀態,無暇顧及到社會長遠展大計的jiao戰國都忙於如何將對手至於死地,他們能夠做到的就是集中力量、全心全意的以各種擊對手直至獲得戰爭的勝利,至於其他的已經無暇顧及了,消耗巨大、破壞力驚人的戰爭無疑是摧毀歐洲地區多年社會展財富與人文積累的最好利器,就像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