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3 / 4)

小說:大國無疆 作者:開蓋有獎

,就是因為他們的生產研究東西是需要一定保密的,軍隊的俯衝式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戰鬥機都由該集團生產,而在直升機的研製方面,該集團有很強的實力,Z-01“竹蜻蜓”直升機就是他們的首個作品。

1922年4月首次試飛、23年年末定型生產的Z-01“竹蜻蜓”直升機,裝備增壓活塞軸發動機,機身構造非常簡單,空重858公斤、起飛重量1340公斤,最高速度每小時160公里、135公里的經濟巡航時速有400公里的航程。十五架直升機在海原大地震中飛行共計飛行了千餘架次,每次能運三名乘客或一百五十公斤重物,救援時大多運一個擔架和一名醫護人員。

竹蜻蜓在救援行動中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但由於它是單人操控的輕型直升機,其民用價值不大、軍用前途有限,載重有限的它身板還不夠結實,搭載一名士兵操控一挺重機槍並攜帶一定彈藥,或許這就是它的一大用處,當然作為偵查還是可行的。總之,軍隊拿它沒有太大的用處,訂購量很少,並且政府嚴令自治區目前不對外出口飛機。所以,中航第二集團要想把直升機打造成為自己的一個強勢賣點,那需要做的就是拿出更好的直升機。

研究代號為“旋風”的直升機,是中航第二集團在整理軍隊需求、竹蜻蜓優劣等之後作出的一個多用途直升機研發計劃。裝備一臺氣冷星形活塞14缸1250千瓦的發動機,主螺旋槳直徑21米,長為16。8米,高為4。4米。起落架為固定四點式,前起落架橫向輪距1。53米,主起落架輪3。82米、前主輪距3。79米。機艙體積達16立方米,一個側艙門,一個蚌式後艙門。

發動機艙位於機頭,透過傳動軸驅動機艙頂部的主旋翼和尾部的尾槳。駕駛艙位於機頭前上部,兩人機組,均可獨立完成飛行操縱。可裝載1。2噸貨物,吊運時可運載1。35噸。寬大的機艙可運載11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或者8個傷員擔架外加1名醫務人員,停放一輛吉普車或用於物資呼叫皆可。

可以說該直升機是中航第二集團針對軍隊而專門研發的,當前也只有軍方才會是該集團最大的採購單位,所以該研究計劃推出的多用途直升機是可個多面手,軍方可以以它為平臺改出很多的衍生型,用於物資人員運輸、武裝攻擊、傷患救援、偵查巡邏等等都可以,駐於柳州的陸軍快速反應旅可是非常關注該飛機的進展情況。

但是,中航第二集團根本沒意識到這型飛機是活塞式直升機中最好的,當然也是最後一款。活塞式發動機用於固定翼飛機的前途遠大於用於直升機上,真正屬於直升飛機的渦輪軸發動機才是讓直升機大規模應用的頂樑柱。

張宇等人是在離開泰山計劃基地群,在回柳州的而路上才得知“旋風”直升機試飛已獲得成功的訊息。自治區的航空事業發展很好也很快,相比之下的工業、農業、商業什麼的也不容小覷,不斷增強的綜合實力讓人民自治政府有更多的底氣,有信心也有實力去解決一些應該解決的事情,比如香港。

第一卷 發展壯大才是真理 第二十章 誰的香港 (加更求支援)

在廣州東山新河一帶,不寬的公路兩旁有很多樹木,在一片碧綠之中,一幢幢漂亮的洋房矗立於此……紅磚清水牆,濃郁的西方雅典柱廊,一棟棟獨家小院裡,住著的都是達官顯貴、富商巨紳之人。

1906年,基督教美國南方浸信會在東山興建神道學校校舍、培道學校校舍,並將其機構由長堤全部遷來這裡,後來又創辦學校、醫院和慈善機構等。辛亥革命之後,廣州不斷迎來返國投資的愛國華僑,東山濃厚的宗教氣氛、完善的生活設施和符合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於是東山成了歸國華僑們選擇長居的好地。

黃葵石、楊遠榮和楊廷藹兩兄弟,他們算是最早在東山大興土木的人,歐洲大戰之後更多的華僑開始回國發展,昔日盡是郊野菜地的東山,一座座歐美建築風格的私家洋房別墅拔地而起。

在東山洋房中最具氣勢的,就要數陳濟棠在梅花村興建的公館。該公館佔地五千餘平方,建有4棟兩層磚石、混凝土結構的樓房,各棟之間有天橋或階梯相通,院內遍種青竹花草,傳統園林的假山流水和六角涼亭與西式廊柱相映成趣,又因門前大路兩側種植有梅花,梅花村便因此而得名。

恤孤院路,是兩廣浸信會1920年在建華僑住宅區時,在恤孤院旁開闢而得名。略顯狹促的街道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米長,但在這條街道的上的房屋建築,卻是這裡最好的風景,尤其是其中的逵園和春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