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反擊,也稱之為第三次攻勢的行動,準備充分的他們一度進攻至距離巴黎不過二十餘公里的地方,相比於另一時空的戰績還近十餘公里,但十餘萬人的損失也是慘重的。
已經幾近亡國的法軍和被逼到近乎絕境的英軍和美國遠征軍,奮起了頑強反擊,將德軍的第三次攻勢成功化解,而之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們終於組成了一個聯合指揮的機制,即任命法軍的福熙元帥為協約國總司令,統一號令指揮三軍。
不甘失敗的德軍很快於1920年初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第四次攻勢,他們為了將亞眠和馬恩河兩個突出點連線起來,與上一次一樣,還是集中了大量部隊瘋狂進攻巴黎,但面對早已做好準備的美英法三軍還是無果,自己還損失了數百門大炮、數千挺輕重機槍,付出了十餘萬士兵的傷亡代價。1920年2月,德軍終於鼓足最後的勇氣也可稱之為德皇威廉二世的最後瘋狂,德軍要畢其功於一役,發動了第五次攻勢,稱之為德軍的迴光返照也好,最後賭博也罷,但這次攻勢的損失更加慘重,直接的惡果就是德軍進攻受挫之後不得不退守興登堡防線,從此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性,而且國內早就怨聲載道的民眾更加不滿政府了。
至此,任何人都能得出戰爭的勝利者究竟是誰了。
1920年3月,德軍最高統帥部仍舊看不清早已確立的失敗局勢,愈加糜爛的戰事早已讓德意志帝國幾近國家破產,而他們意圖要讓海軍發動決死一擊,這直接導致了水兵們的暴動,後演變成了影響深遠的基爾港起義,革命的火焰迅速被不堪忍受的人們愈演愈烈最終瀰漫全國。
1920年4月9日,歷史的車輪多晃悠一圈多一點後回到了“正軌之上”,比另一個時空多了17個月時間的第一場世界大戰終於結束。
這天德國首都柏林革命最終導致德皇威廉二世宣佈退位,又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魏瑪共和國剛一上臺便與同盟國簽訂停戰協議,《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的正式簽署宣告德軍正式投降;歷時五年零八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爭註定必將為歷史和人類所銘記,世界幾大國都被捲進了戰爭中來,殘酷的戰爭和負面效益給整個人類世界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災難,初步估計的結果即便理想化一點,整場戰爭讓將近六千萬人離開了人世,讓六萬億財富消耗殆盡,讓……
一戰雖已落下了帷幕,真正的好戲大戲其實還有一些在後面,勝利國與戰敗國都將為世人唱出一幕幕好戲,但之於自治區而言或許一戰的結束,也就意味著自治區發展的春天過去,熱情似火的夏天即將到來。
ps:最近和諧比較嚴重,本打算好好寫一下民族問題、政府問題的,但刪了又刪改了又改,多事之秋只能從簡,抱歉。最近本書的成績還真有點雷到我了,感覺有點不好之外,仔細一想差也無妨,畢竟我們是論持久戰的人,本書一定會很精彩不太監,我只能向各位這樣保證,成績差不差都無所謂,只要各位認同就好。今天小子廢話寫得多了點,實在抱歉。
第六十八章 我們都一樣
戰火硝煙,燒蝕掉了多少青春容顏,將沃野千里變成腐屍遍野,將青山綠水變成溝壑遍佈彈坑密佈,將生機勃勃的村莊鄉鎮變成一座座荒無人煙的落寞孤城,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變成一群群亡魂……戰爭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是戰友之間之間的生死與共,是崇尚榮譽追求勝利的堅定腳步,它也有骯髒的一面,逃避與背叛;也有無情的地方,比如踐踏生命。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爭讓生靈塗炭,毀掉無數個幸福家庭。然而巨大的傷亡與痛苦對一個個將軍和元首而言,一千一萬乃至十萬百萬的傷亡,也不過是一個資料,在追求國家戰略勝利的路上倒下的人,最終都不過化為一個個數字。而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失去一個青壯年失去一個生命,家,何以還稱之為家?
“我已經記不起到底是哪一年,是哪一年我變得如此失落,是哪一年我變得如此落魄。我也記不清是哪一刻,是哪一刻我失去了自己的家人,是哪一刻我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孤人,是哪一刻我成了上帝的棄兒。讓我好好的想想,究竟是哪一年,究竟是哪一刻……”
太陽西斜,溫暖的金色陽光照耀著大地,破舊不堪的房屋前一位慵懶的人抽著旱菸,用報紙裹成的旱菸臨時客串了香菸的角色,在孤寂的大地上冒出了唯一的青煙。咯吱咯吱亂叫的椅子時刻面臨著崩塌的結局,但坐在上面的人根本無心過問,他一直在眺望,眺望遠方。
他希望能看到空中飛翔過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