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實真共和與假共和之爭”,認為“假共和之禍尤甚於真復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設”。
最早響應孫中山護法號召的是海軍總長程璧光,他於七月四日便發表討賊檄文,痛斥張勳復辟。孫中山南下護法後,程璧光與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聯名通電,提出擁護約法、恢復國會、懲辦禍首三項主張,率第一艦隊共十艘軍艦,於八月五日到達黃埔,同行者有唐紹儀、汪精衛等。
廣東這邊折騰得不得了,而北京那邊又有大事發生了。
實力強勁的段祺瑞很快打敗張勳重新掌握政權,不過同樣拒絕恢復約法和國會,還採納梁啟超建議,準備另行召集“臨時參議院”,重新制定國會組織法和選舉法,選舉新國會,以達到他取消國民黨議員佔優勢的舊國會和廢除臨時約法的目的,繼而引起更多舊國會議員的不滿,他們響應孫中山擇地另開國會的號召,紛紛南下赴粵。至八月中旬,到達廣州的國會議員已達一百五十餘人。
隨即,孫中山在黃埔公園宴請國會議員,商討召開國會問題。考慮到來粵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決定效法法國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級代表舉行國民議會的先例,召開“國會非常會議”,也就是非常國會,經過一個星期的籌辦。
非常國會在九月前正式開幕,八月最後一天透過《中華民**政府組織大綱》,規定中華民國為戡定叛亂、恢復《臨時約法》,特組織中華民**政府。軍政府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三人。《臨時約法》的效力完全恢復以前,中華民國之行政權由大元帥行使,大元帥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元帥協助大元帥籌商政務。
軍政府設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交通六部。為了適應護法戡亂的戰爭需要,軍政府沒有采納《臨臨時約法》規定的內閣制,而採取中華革命黨《革命方略》中提出的黨、政、軍權合一的大元帥制方案,實行軍事、內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體現了孫中山為首的中華革命黨人希望透過護法運動,建立本黨單獨執政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的意圖。;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他們的美夢而已,再次剽竊某位偉人的話來說,那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軍政府折騰了老半天結果還是在搭空架子,根本沒有北京那邊來得實際。
軍政府成立之後,自治區內立馬召開了一場自治政府主要領導人參與的緊急會議,會議以討論為主,討論即將席捲整個長江以南的中國打內戰,之於自治區而言究竟該何去何從。
“軍政府的成立;也就標誌著護法運動**的到來,也標誌著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段祺瑞很快就會繼承袁世凱武力統一中國的衣缽,決心以北洋武力鎮壓護法力量,挑起第二次南北戰爭。當然其軍事戰略非常明顯,只有兩個重點:一是對湖南用兵以制兩廣,一是對四川用兵以制滇、黔。”
“但目前看來,估計對四川用兵就不用了,因為雲南的唐繼堯和貴州的劉顯世,倆人是很明顯會站在段祺瑞那邊的,段祺瑞的戰略重點成了一個,那就是借雲南、貴州挾制廣西,利用自己強大軍事武裝力量出兵湖南,然後徹底馴服廣東。之後在他看來,被合圍的廣西只有反抗不成被殲滅的結局,或者投入他段祺瑞的懷抱。”
“我這裡有一式多份的報告,大家可以看一看!”張雨生親自為每一位列席會議的要員分發檔案,這次閉門會議的等級有點高,高得只剩下老黨員和各部正副兩級幹部,連端茶倒水的工作人員都沒有一個。
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根據自治區情報局整理出來的一些材料,從迴歸國內的那一天開始,當初回國視察的先遣隊早已慢慢壯大為情報局,藉助強大的財力自治區的情報來源一直都非常準確及時,包括應對這場大危機的情報蒐集與處理。
廣東軍政府主要軍事力量是以被孫中山說服後的龍濟光所領的粵軍、程潛為首的湘南軍、以程璧光為首的海軍、湖北襄鄖鎮守使和鄂軍第九師師長黎天才等組織的“湖北靖**”、陝西警備軍統領郭堅組織“陝西護法軍”。
此外在山東、河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甘肅等地,乃至東北等省區,都有不少的護法軍,但他們都規模甚小對軍事鬥爭的影響不大。而段祺瑞方面,除了已經對他暗露忠誠的唐繼堯滇軍、劉顯世的貴州,還有他不少的主力部隊。比如傅良佐為討伐總司令,王汝賢的第八師、範國璋的第二十師等所謂的精銳部隊。
“廣東方面給我們寄予了更高的希望,雲南、貴州遲早是要投入段祺瑞懷抱裡的,而我們的安危自然是首先受到威脅的,無論我們是否表態支援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