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發展,沒有軍方和民間共同的航空運輸力量強大,我們是不能積極有效的展開各種救援行動的,也正是有足夠的綜合實力,災難過後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底氣重建家園,這一切不正是因為教育的進步嗎?”
主持人:“很抱歉在此打斷總理事的講述,我想臨時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海原大地震,我們整個自治區,我們的人民政府、人民軍、復興黨都是高度重視,數億人民也是緊緊團結於一起,但時至今日,國際國內很多地方都還未有海源地震方面的一些報道和評述……”
主持人還未說完,張雨生便示意他停下來,他明白主持人的想法,那就是為什麼撼動了整個世界的“環球大地震”怎麼只有自治區關注和重視,中國其他地區、世界列強們為何充耳不聞,尤其是那個所謂的中央,為何不對此事致以哪怕一丁點的關注,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什麼都沒有。
張雨生:“海原大地震發生之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和人民是否會加以關注或者施與幫助,這是他們的自由我們無從干涉和過問,自治區是一個大家庭,家裡面發生了災難,外人是否給予同情和幫助,有,則我們感謝他們。沒,我們也用不著埋怨誰。我們不也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將災難的危害降低到最低了嗎?至於標榜自己是中央的北京某系軍閥,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早已不齒,我們人民自治政府才是自治區唯一的政府、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外者是否關注關心自治區我們不管,自己的路我們自己走,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走得穩當。”
主持人:“的確,我們的成就何嘗不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而來,我們的人民何嘗不是團結一致共同進步才有今日富裕的,那我們回到剛才的話題,人民自治政府在教育方面會有怎麼一個未來安排嗎?”
張雨生:“這個問題教育部有很詳細科學的計劃,實行全民義務制教育以來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未來也是值得關注和規劃的。目前的成績是已經在各省縣級地區設立至少一所基礎教育學校,有些人口大縣、大市更是數量更多,我們的教育重點是青少年,他們的成長之於整個中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復興事業而言都很為關鍵。而另一方面,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成績斐然,工業大學為自治區的工業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功能齊全種類繁多的技術學校為工業的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而在未來,我們的教育政策是放大教育的規模。眾所周知今年就是自治區實行全民義務制教育政策以來收穫的首批學生畢業年,將有31。28萬人走出基礎教育學校,他們接受完了基礎教育將進入高等教育大學或者技術教育學校進行繼續學習,為此我們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走向發展關鍵期,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五大新興高等院校將和中國工業大學一道構成自治區的高等教育體系重要構成。簡而言之,我們的教育將慢慢進入到素質教育時代,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的需要,當然也就成了教育事業的工作重點……”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自治區的教育風行一句話,那就是‘首先是要學會怎麼做人,然後便是怎麼做個成功的人’。主席,您能在介紹其他建設成就之前,為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所在嗎?”
張雨生:“當然可以。做人與成功,這是我們教育一直秉承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標所在。她所代表的意義非常簡單,也非常重大。做人,即明白做人之道理、學會與人處事、懂得文明禮貌、知曉禮義廉恥、明晰人情事故等,我們培養的人才,他(她)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兒女。我們需要首先樹立起強大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做一箇中國人,做一個由來都知曉禮儀的文明古國兒女。”
“其次,我們的學生需要明白自身優劣所在,這也是做人的一大道理之一。近代中國屢屢遭受各種苦難折磨,各種屈辱層層加於我華夏民族之身。‘知恥而後勇’,學生作為社會中知識文化修養最高的人群之一,他們的言談、行為、思想活動等等都無一不體現未來民族之未來發展情況。如果自治區接受教育的孩子,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尊師愛友、團結同學、認真學習;如果自治區的大學學子,愛國思家、勤奮刻苦、尊老愛幼、爭做革命先鋒;我們的未來就絕不會是現在這般黑暗醜陋,中國的明天也不再是現在這般貧窮落後任人宰割。所以,有民族精神、生活積極、健康活潑、勤奮刻苦的學子,就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是民族的未來期望。”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