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付海華不慌不忙,對他說自己是為了給年輕人一個鍛鍊的機會,外科需要新鮮血液,同時信誓旦旦,保證會看好徐志偉,不讓他有犯錯的機會,將這件事壓了下來。
哄好張雲順後,付海華就開始向他套話,知道了具體是那幾個醫生告狀,事後利用自己的職權,對這幾個人百般折磨。
從此,再沒人敢對付海華的一切決議提出相左的意見,每個醫生都敢怒不敢言。
得知了付海華與徐志偉的囂張行徑,鄭翼晨只是一聲淡笑,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暫且讓這些小人再得意幾天,爬的越高,掉下來時,就會摔得更慘!
近一個月來,對於鄭翼晨來說,也是意義非凡。
首先,自然是他醫術的精進。
一個月前,他掌握了《靈針八法》中的汗法,和法,以及溫法,三種針法,而越級使用“回陽救逆”的針法,更讓他對《靈針八法》有了一層更深的體悟。
這層體悟雖然沒能讓他完全掌握“回陽救逆”,卻讓他對其他幾門針法的練習瞭然於心。
短短一個月來,《靈針八法》記載的所有針法,被他全數掌握!
而《望氣篇》的精深,也隨著他修煉呼吸吐納功法的日益勤奮,望診的水平上了一層更高的臺階。
雖然沒能達到像張仲景,扁鵲等名醫那樣,能見微知著,也相差不遠矣。
至於《窺神論》,是屬於《望氣篇》的加強版,目前的他,只能望人氣機,無法窺人神氣,倒是沒有一點進展。
對鄭翼晨來說,最值得高興的事,莫過於他博採眾論,終於自己摸索出一條將《黃帝外經》的醫術,應用到實際,屬於他個人特有的路!
第102章 中醫外科之道
早在鄭翼晨被調至外科門診之前,他就已經有意識地閱讀外科手術的相關書籍,向陳勇積極請教。
從那日開始,他每一天至少花費兩個鐘頭的時間,鑽研外科手術。
鄭翼晨就像一塊海綿,以一種近似癲狂的狂熱態度,汲取外科手術知識。
恰巧,他身邊也不乏外科手術高手。
從陳勇處學會了下腹手術的精髓,從李三光處得到了腦部手術的技巧,從梁思群處獲得了心臟手術的相關要領。
可以說,在同年齡中,很少有人能想他那樣,接觸到這麼多型別,又肯毫不藏私,把他們多年心得傾囊相授的外科醫生了!
他吸收這些知識時,秉承著“寧濫毋缺”的原則,有些狼吞虎嚥,以致於後來要消化進腦子中時,經過了一段很艱難的陣痛期。
治學有三個境界。
一開始是把書讀厚,加入不少註釋和心得。
第二個階段是把書讀薄,掌握重點,要點,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通常一本書洋洋灑灑數萬字,重點也就近千字而已。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把讀薄的書重新讀厚,藉助掌握的要點與重點,進行發散思維,闡述衍生出其他次要知識,這就是把書讀厚的過程。
對於一般人來說,最難以掌握的,就是從第二個階段到第三個階段的過渡。
而讓鄭翼晨苦不堪言的,卻是從第一個階段到第二個階段的過渡。
因為他吸收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
陳勇,李三光,梁思群這三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都能以專家之名冠之,單單其中一人的心得,就足以讓人鑽研數十載。
而鄭翼晨一口氣吸收了三個不同領域的專家級外科醫生的知識,融會貫通,兼收幷蓄的過程之艱辛,可想而知。
這個世上,有一類人,專門創造奇蹟,能人所不能,人們以“天才”的稱號稱呼他們,用鮮花和掌聲歌頌他們,用敬仰的目光,膜拜的姿態,讚頌他們的豐功偉績。
鄭翼晨一貫認為自己離“天才”的名號,還有一段距離。
他一直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道理,用勤奮與汗水去縮短距離,抹平差距。
他是一個“努力型”的天才。
試圖將所得知識融為一體的日子裡,每天二十四小時,他的腦子都在高速運轉,就像一臺永不斷電的電腦一般。
吃飯想,上班想,坐車想,就連睡覺時,他都夢到自己拿著手術刀解剖人體!
就連他功法的鍛鍊,針法的練習,他也放下了,一心只想掌握好那些西醫外科知識。
經過一個星期的廢寢忘食,他終於將三個醫生傳授的知識融會貫通,化為自己的知識,完成了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