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多面的村上龍,一個不斷進步的旗手
享受淋浴般的小說閱讀感受
'導語'
村上龍曾說,要讓讀者像享受淋浴那樣舒暢自如地享受他小說的閱讀*,這是他的寫作目標。村上龍衝擊性地出道至今已有二十餘年,自選集出版時篇篇精挑細選,讀者閱後都讚不絕口。村上先生更是不斷嘗試新穎題材挑戰多樣領域,最近又推出以金融經濟為核心概念的網路雜誌《Japan Mail Media(簡稱JMM)》。他舉行讀者見面交流會、個人攝影展,並投身於電影製作等等,用各種活動表達自己深邃多變的內心世界。
命名村上龍(2)
村上龍作品的多樣性價值引發我們的關注。
《郵遞員》是村上龍在2003年時出版的繪本,並構成了坂本龍一的綜合藝術創作《LIFE》系列中的一部分。
《郵遞員》這部作品的靈感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先生的綜合創作引發的。坂本龍一先生設想了一個歌劇主題《LIFE》,並邀請我與其他藝術家一起參與討論演繹形式。《郵遞員》的構想就是我在參加《LIFE》某個討論會時突然產生的,不知怎麼的,腦海裡就突然浮現出“未送達的信件——即死亡郵件”這個想法。我不顧當時討論的情況而陷入自我沉思之中,把這一主題提出後聽者評價還不錯,接著就被採用了。《LIFE》是非故事性的,集結音樂、歌曲、舞蹈和影像混合而成的實驗性藝術作品。在那樣的歌劇基礎上創作文學作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非常驚奇自己能那麼快就完成。和坂本龍一先生交換MAIL通訊整整有兩年時間,通訊過程中,他想表達的《LIFE》的真正涵義我想我能充分領會,並在《郵遞員》中傾力闡述了。
一切也可能源於我對郵遞員的理解,郵遞員就是為人們送信的人,是和遠距離溝通有著密切關係的人,這也是平常人對郵遞員的理解吧。我從沒有考慮過應該怎樣啟發讀者,我在創作時會把他們想象成是跟自己沒有兩樣的人。作家在創作的同時也就是最初的讀者。
小說非常短小,就好像微型小說或是詩歌一樣,我更想叫它“特殊之文”。
《郵遞員》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述了從古至今地球誕生、生命創造、文明演變的過程,第二部分在世界格局形成的基礎上展開敘述。一、二部分的銜接是關鍵,不仔細閱讀將難以瞭解之間的聯絡。原子彈爆炸和納粹大屠殺的詳細描寫是為了說明這個世紀從無知到蛻變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一切也都透過二十世紀的郵遞員來表現,並不是二十世紀的郵遞員有什麼特別的,只是我並不瞭解其他時代的郵遞員。
任何社會現狀都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這正是坂本龍一先生的歌劇《LIFE》中原本的課題《MONOLOGUE OF THE DEAD LETTERS POSTMAN(郵遞員的副標題)》所想表現的核心所在。但我想,二十一世紀不應該是一個充滿戰爭與混亂的時代。
這部短篇小說還進行了配圖工作,最終成為繪本,由浜野由嘉小姐精心繪製,我覺得非常不錯。浜野小姐創作的畫令我非常期待。但又擔心看到畫的同時,讀者們閱讀文字時的想象力會喪失,要知道那種浮想聯翩的*是很令人沉醉的吶……
原本是建立在一位藝術家(坂本龍一先生)的世界觀和哲學觀基礎上噴薄衍生的,但突然,它經過另一些藝術家的手變成一個個獨立的作品。音樂家、畫家、作家……都在孤獨中,不借助任何人的力量獨立完成各自作品,但卻又在作品中產生共鳴,遙相呼應。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奇妙了,對我而言,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十分寶貴的記憶。
《希望之國的移民》是首部網路連載小說,連載在村上任主編的《JMM》網路雜誌上,讀者可以透過電腦和手機進行下載閱讀。村上龍強調說:“網路是一個*媒體,與其對它所造成的結果進行爭議,應該更注重它在前期作為工具的使用方法。”
《希望之國的移民》是一部奇妙的作品,作為電子雜誌發行,以不上學的中學生為主人公,描寫了網路成為他的地下游戲場為題材的小說。其中所關注、披露的現實情況,現在已經引發教育界的思考。對於一本作為給社會以警示的問題小說而言,我沒有什麼過多考慮的成分。比如描寫了援助交際等社會事例,社會表象和實際情況是有偏差的,寫小說的動機就是由這個偏差啟發的。也就是說,我並不是去捕捉社會性的觀點和角度,而是抓住實際情形之所以存在的方式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