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直在做的事,除了伐匈奴,削諸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去豪強。這些年來,茂陵邑作為劉徹未來的護陵邑,接收的豪強世族之家不下百萬之眾。人多事多,有時自然也有不甘心被溫水煮青蛙的人冒天下之大不韙反抗,不過都被負責茂陵邑安全的的馬通消弭於無形。
“家兄正在查探其中的問題所在。可能還要一會兒才能明白原因。”馬通說道。其實茂陵邑的異動原因,他早已知曉。那是陳掌入獄前的安排,那些人來回竄訪無非是為了現今長安城中那不利於太子的詭異局面罷了。
陳掌很明白,要對抗這個帝國唯一的至尊,單單依靠衛氏一族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將這幾十年來被迫站到皇帝對立面的那些勢力也站到太子一側,才能讓一切更有把握。皇帝講求明法度,嚴刑罰,他就勸太子寬德厚誼,法外容情,明面上是子償父過,是為孝,暗地裡,卻是用盡手段拉攏人心,讓那些死而不僵的世族與諸侯記取皇家的恩德,太子的恩德。陳掌比誰都明白,只有這一部分人是一直與皇帝統一步調的陳氏絕對不會費心力去拉攏去注意的,只有這一部分沒有退路的勢力,才有可能真正為太子的大事效死力。
“嗯。”劉徹嘉許地點了點頭,說道,“馬通辦事,朕放心。自他坐鎮以來,就從沒出過什麼大亂子。當年,朕便覺得,他於戰陣之上的應變不足,但勝在穩重可靠,忠勇可嘉。調…他到茂陵邑,也算是才盡其用。”說到此處,他頗有些自得。
馬何羅聽到劉徹地誇獎,心中卻是一涼。他自被劉徹擢拔以來,就一直擔任內宮侍衛的職位,雖然有沙場征戰,以正先祖之名的宏願,但考慮到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征戰經驗。其實私心裡,將大部分的希望都寄託到了自己那個上過戰場的兄長身上,總期盼著皇帝將來再啟用那個兄長,而不是讓他在帝國的中心虛度年華。可是皇帝這番話的意思,分明就是在說,馬通想要重上戰場立功封爵,無疑是白日做夢。
“可是……”馬何羅勉強一笑,說道,“無論是臣,還是家兄都很希望能夠為陛下上戰場殺敵呢。即便我們不能,也希望我們馬家的子弟能夠有這樣的福份……”
“你家的子弟,聽說在成均館中倒是有著上佳的表現。朕也召見過,只是……”
“只是如何?”馬何羅有些焦急地追問道。
“只是,究竟少年銳氣了些,倒可以再磨練磨練。”劉徹評價道。他旋即轉移了話題,說道,“何羅,朕這裡有幾份親筆書信,你且派幾個人,分別送往京中。”他說著,從袖間抽出幾封書信,遞給馬何羅。
馬何羅一言不發,只乖巧地接過書信,退了開去。
他步履沉沉地回到自己暫居的房間,頹然地坐在椅子上。
少年銳氣,所以須再磨練!?
當年擢拔霍去病和紀稹的時候,前陣子擢拔霍光和李陵的時候,皇帝何曾考慮過什麼少年銳氣?對他所看重的將才,皇帝怕是唯恐少了這少年銳氣。皇帝說,再磨練磨練委以重用當然不會是句託詞。可誰不知道當今皇帝喜少不喜老,再過若干年,馬家子弟年紀漸長,做事穩重可靠,這樣的人是皇帝心中的守城良將,卻永遠不會是開疆拓土的名將。李廣當世名將,只因年邁而不為今上所喜,少了出塞之功,身後終究是令名有虧;大行令李息多少年來戍守邊陲,兢兢業業,可正因為用兵謹慎,被認為無大將之風,始終無法得到重用,其名世人罕知。
“……馬大人,天色晚了,要用膳嗎?”小宮女膽怯地看著臉色不佳的馬何羅,弱弱地說道。
馬何羅轉過頭,看向小宮女,沉聲問道:“之前命你安置的人,現在在哪裡?”
“在右側奴婢們住的軒室裡。”
“召他過來,本官要見他一見。”
……
“馬大人,您做了極為正確的抉擇,馬家必將因為您今次的決定而再度榮耀的。”馬何羅望著滾滾煙塵,目光一點一點地冷了下來。
正文 第九十二章 長安城池烽火寒(一)
(戾)太子使舍人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後,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衛卒。長安擾亂,言太子反。金日磾迸走,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
——《史記·》
“看來他們動手就在這幾日了。”李希望著眼前的燭火,緩緩說道。燭火搖曳,使得映在他臉上的光也是時暗時明,更襯得他此刻的表情陰暗嚇人。
“大人且放心。南北軍俱是在可靠之人掌握中,他們都不是會聽從矯詔的人。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