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就在於吸收者要有自己的核心的文化精神。就象一棵大樹,要想枝繁葉茂,主幹的粗壯結實是必不可少的。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近年來屢屢創造的奇蹟,都證明中國人是有著這樣一種精神的,但遺憾的是,這樣的精神並沒有透過各種藝術形式,也就是文化的各種具體表現而呈現出來。
具體到這種文化,這種精神應該是什麼樣子,沈信其實也並不清楚,但沈信已經模糊地感覺到了它的威力,那將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歸根結底,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的根和凝聚力所在。
文化的興盛,自然不是一個人所能決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數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雖然沈信是仙人,但他也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努力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在這個問題上,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無力,但並不沮喪,因為他看到了希望,在現實中,他已經見到這種一個強大文化所應具有的精神了。
想想幾個與他熟識的人,包括劉德華,唐子凡和楊天,甚至馬天成,都有著各自個人的夢想。而當這些夢想匯合起來,就形成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強大。正是因為看到這些人的努力,沈信才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每一箇中國人都能為自己的國家自豪和努力的時候,中華民族的強大也就指日可待了。
正是在這樣的想法下,沈信開始再次思考自己的責任和目標。是的,靠他一個人振興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天方夜譚,但以他的才華和地位,是可以起到一個帶動的作用的。具體說起來,沈信的作用也就在音樂和電影方面,如果能因他而帶動這兩方面的發展,形成一個繁盛的產業,那麼,憑著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奮,一個能夠代表中國人形象和影響力的文化也就會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