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另一半歌曲,沈信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探戈舞曲,一部分是巴西那種格調憂傷的小調,這兩種風格頗有近似之處,但差別也很明顯,沈信同樣忙得興致盎然。等作品最終完成時,他對自己能夠完全把握這兩種風格感到非常滿意,覺得自己的作曲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當沈信把自己的新作拿出來的時候,最高興的是任務了,沈信這麼長時間沒有什麼新作品出來,他都有點望眼欲穿了
,甚至擔心沈信是不是江郎才盡了。看到沈信終於又有新作出現,而且一出就是一盤專輯的量,他放心的同時,更是欣喜若狂。說到編曲,任務自己有一套先不必說,在他看來,為沈信編曲是最簡單的事情了,因為沈信的音樂永遠自然流暢,只需要加一些技巧即可,沒有費盡腦汁的必要。當然,對別人任務是從來不這麼說的,他的話是這樣的,之所以他和沈信的合作這麼天衣無縫,是因為他和沈信心靈相通,這種現象叫做藝術上的雙胞胎。
任務是高興了,完成卻開始愁眉苦臉,那首《巴西狂歡節》的歌詞還沒有搞定,沈信又拿出這麼多樂曲來,簡直是要逼他發瘋,他其實最擅長的是帶點中國古典文學風味的歌詞,現代詩詞風格也頗有造詣,但說到南美風格,卻未免要他難看了。
而且沈信在這方面卻是一再強調,歌詞一定要有南美風味,甚至說加點葡萄牙語更好,完成簡直都要昏倒了。葡萄牙語?他這輩子還沒聽過這種語言呢。
不過完成畢竟是敬業之人,雖然覺得沈信的要求過分,但帶著一張苦瓜也似的臉,他還是盡力在琢磨了。
其他的樂曲,他聽過之後大概都有點譜了,雖然還的花心思來完善,但總不是漫無頭緒。但是,作為主打曲目的《巴西狂歡節》,也許是有沈信那首自己都不滿意的歌詞先入為主,完成怎麼也找不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