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藝伎浮世繪 作者:左思右想

藝伎的髮型會讓她在公共場合得到青睞,然而若沒有高貴的氣質和端莊的舉止,複雜的髮型脫離了她的主人,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一種外在襯托而已。只有當藝伎把自己內在的那份淑女、那份優雅氣質展現出來時,髮型在她身上才會顯現出生命力。

營造油畫般詩意——藝伎之妝

藝伎最鮮明之處就是藝伎的妝扮,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的化妝在現代人看來頗為怪異,甚至還有些可怕,然而這卻是她們對美的別樣理解。

在臉部化妝上,女子通常把眉毛剃去,在眉毛上方額頭畫上粗短的“娥眉”,雙眉微微向上挑起,直指齊整的鬢角。臉上塗著白色的脂粉,既象徵純潔,又勾畫出面部的輪廓,襯托出鮮麗的朱唇和烏黑的眼圈。頭上的髮髻高高隆起,油光可鑑,而且已婚的女子還要把牙齒染成黑色。這種染黑的習俗也許來自東南亞,沒有仔細考證,無法辨識她們對美的詮釋。

茶屋裡的藝伎個個嬌柔纖細,溫文爾雅。她們行走起來,如楊柳臨風,飄飄搖搖,悄然無聲;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無不輕柔舒緩,甜美溫存。

同臉部的化妝一樣,藝伎在表演時也會把自己的後脖塗抹一層厚厚的白粉。這種白粉不是通常所用的接近膚色的面霜之類,而是雪白的,完全蓋住了原來的膚色。這種白粉過去是用鉛和汞製作的,也有用米糠做的,但米糠的效果不如鉛白。鉛和汞對面板有刺激作用,所以藝伎常常未衰而面板黑黃。還有廉價的白粉,則是用白土和夜鶯糞製作。

她們的嘴唇也被塗上白色的“塗料”,只在上面畫了一個小小的櫻桃口。海明威把日本藝伎的嘴唇比做白雪上的一點血,比喻得非常到位。這樣打扮一次,要花一個多小時。裝扮完後看起來,就像戴了一個面具。這種審美觀來自日本的古典戲劇“能”,演員表演時就戴著一個面具。這種面具表情似笑非笑,帶三分哀愁,這樣就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身手動作上,不必注視臉部。

藝伎們還要注意的是笑不露齒,因為無論牙齒怎麼白,和臉的白比起來都相形見絀,一旦大笑,牙齒露出來,顯得很黃,就大煞風景了。所以藝伎學徒們含蓄、神秘、優雅地微笑時,如同蒙娜麗莎一樣只牽動嘴角的一點肌肉。而且,笑時羞怯地用手掩住嘴,這樣的姿勢風雅而多情,是最經典的。

藝伎很清楚自己的面板性質,會不惜血本去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完美。只有令她們無可挑剔的化妝品才可滋養她們的虛榮心。她們沒有辦法容忍有一顆瑕疵突然冒出臉面,影響妝容的完美。她們會千方百計地去掉這塊黑色的印記。青春很短暫,藝伎們卻執著地希望青春的光彩一輩子留在她們臉上。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精心修飾自己的臉,有了光彩的臉也就有了驕傲的自信,所以她們的精力充沛。

正因為如此,對個人才藝和品德要求都極高的藝伎們,如何才能在盛妝之下儘量讓肌膚保持雪白細膩顯得更加重要,她們的經驗最值得苦惱的女孩子們借鑑:

為了保持肌膚的細嫩,藝伎們很注意飲食美容。除了傳統的“味噌湯”(一種醬湯)外,在100~150克白米飯裡攙上一點兒生奶油或是剛剝下來的桔子皮就是早飯了。午飯和晚飯也是同樣,食譜上絕對看不到一點油膩的食品,一盤新鮮的生菜沙拉是她們堅持不棄的菜餚。另外,白米飯糰也是她們清潔肌膚的一種工具。把一個比較乾燥的小飯糰放在臉上輕輕揉搓,可以幫助粘出毛孔中的汙物,使嬌嫩的肌膚永遠保持潔淨、細膩。

有不少藝伎相信;“漢方藥”(即中國傳統草藥)是最佳的美白護膚品。她們要求在自己的專用化妝品中加入諸如白蒺藜、白芨、白果仁等常見藥材,而且對人參、燕窩等補品在化妝品中的含量也斤斤計較。

藝伎的苛刻要求使許多老牌的日本化妝品公司叫苦不迭。因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她們的選擇左右了日本美白化妝品市場的走向。普通女孩子堅信,選擇藝伎常用的護膚品是最有保證的。日本的“KANEBO”化妝品公司部門經理山田先生曾說:“我們在推出了仿古的金箔吸油麵紙,希望能夠讓最挑剔的客人也感到滿意。因為它是藝伎最早使用的,僅憑這一點就能證明它的材料等級和加工過程絕對是最有質量保證的。”可見,藝伎的選擇在化妝品市場的分量舉足輕重。

當然,日本藝伎的美白手段不盡於此。京都一位告別藝壇的著名藝伎曾經吐露了她的美白秘訣:每晚溫水淋浴後,再用加了半升日本清酒的熱水泡40分鐘澡。雖然不知道這種秘方是否對每個人都有效,但這種秘訣的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