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一大捆是一萬!
足足有四大捆!
每大捆裡面,又有十小捆,每小捆是一千!
李雲海把四萬塊錢,往父親面前一推,說道:“爸,這裡有四萬塊錢,我估模著這錢只多不少,你們拿著翻建新屋吧!”
李德明和張淑文,驚得從床上一蹦而起,駭然的看著這四萬塊錢。
他們活了幾十年,也沒見過這麼多的錢!
李德明的手顫抖著,連話都說不利索了,結結巴巴的問道:“雲海,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你上回才拿回來兩千塊錢,怎麼又有這麼多的錢了?”
林芝在旁邊掩住嘴笑。
她是個知行知止的人,不該說話的時候,她是不會插嘴的。
李雲海把自己辭職下海,在省城開修理店的事說了一遍。
“你辭職了?沒工作了?”李德明聽到這個訊息,比看到四萬塊錢還要吃驚!
張淑文哎喲一聲,拉著兒子的手,迭聲說道:“雲海,你怎麼能不要工作呢?我們省吃儉用,在家裡累死累活,不都是為了你讀書嗎?就盼著你有出息呢!你沒了工作,以後怎麼辦?還是回來當農民啊?那你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
李雲海握住母親的手,輕聲說道:“媽,讀書是為了出息,這話我贊同。但工作也是為了養家餬口,也是為了賺錢。我現在不一樣在賺錢嗎?我賺到的錢,比工作多得多。要說報效國家的話,我以為職業無分貴賤,我幹個體戶,也一樣是在為國效力。”
他算了一筆賬,上班每個月拿32塊錢的工資,一年就是384塊錢,50年也才19200塊錢。
“爸,媽,按照這個工資水平,我哪怕上一輩子的班,把退休的二十年也算進去,我也賺不到這四萬塊錢啊!”
李德明一聽,也是這個理,轉念一想,覺得不對,說道:“這工資是會逐年增加的,你別以為我不懂!”
李雲海笑著搖了搖頭:“工資為什麼會增加?因為通貨膨脹了。實際上的購買力,都是差不多的。我現在拿32塊錢的工資,10年以後,我拿320塊錢的工資,20年以後,我拿3200塊錢的工資,但物價也會水漲船高!還有啊,我一個多月,就能賺到這麼多的錢,我還有一輩子可以賺錢呢!不比工作賺得多?”
他其實保守了,沒有說除了這四萬塊錢以外,銀行裡還存著100萬人民幣呢!
一來他知道低調的道理,越是賺錢越要藏拙。
二來他真的怕嚇著老實本分的父母。
四萬塊錢,就足以讓父母無法淡定了呢!
李德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兒子的話,徹底的說服了他。
在計劃經濟年代,95的農民是不需要跟糧油票證打交道的。
糧票是吃商品糧的人才有的專利。
農民送孩子讀中專考大學,就是為了讓下一代人擺脫土地的束縛,吃上國家糧。不用種地,拿國家發的糧票就能買到糧食。
對農民來說,這就是階層的飛躍,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然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家庭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民在土裡種吃的,承包果林,養雞養鴨,拿到集鎮上換錢。
農民對賺錢的渴望,更甚於城裡人。
李德明能當牛作馬的賺錢送兒子上學,可見他還是有幾分見識的。
他聽清楚了,也看明白了。兒子雖然辭了職,但他在省城混得好,吃得開,能賺到錢,能用錢買回來別人家沒有的好東西!
這叫什麼?
本事!
能人!
李德明用力一拍大腿,說道:“行,既然你有這門賺錢的手藝和本事,那個班不上也算了吧!”
他又不無疑慮的問道:“雲海,你說你賣什麼機器,真有這麼賺錢?”
李雲海笑著點頭。
林芝讚賞的看了一眼李雲海,笑道:“叔叔,我可以替他作證!他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來路正當的。我爸媽都誇他頭腦靈活,會做生意呢!”
李雲海正要說話,外面傳來一聲大喊:“德明老弟!你在家嗎?”
李德明連忙拿起被子,把床上的錢蓋了起來,應道:“支書,我在呢!”
來者正是石板村的支書,同屬李家宗族的李國旺。
張淑文低聲問丈夫道:“李支書怎麼來了?他多久沒登過我家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