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產品。”
沈秀蘭聽了,怔忡半晌,說道:“幾十億的生產線,用幾年就要過期?太可怕了吧?這折舊率承擔不起啊!”
李雲海笑道:“也不是這麼說,新的產品線出來以後,舊的產品線其實也是可以用的。但我們肯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沈秀蘭算了一筆賬給李雲海聽。
四海集團在國內,已經有三家分公司,北金、花城和西州。
三家公司每天的銷售額,達到了120萬元左右。
這個銷量,算得上十分可觀了,每年銷售額達到了4億多元。
按照50的左右利潤來計算,每年大概可以賺到2億元。
零售方面,銷量和利潤最大的產品,是打字機和組裝機。
除了大訂單採購,組裝機現在每個月能銷售600臺以上。
此外,李雲海還有a原材料的銷售,這一塊的銷量,每年可以進賬幾千萬美元,加之利潤巨大,一年賺1億多不成問題。
另外,各家分公司時不時的還會接到一個大單位的採購訂單。再加上各種展覽會、廣交會上的收益。四海集團每年的盈利還是十分可觀的。
沈秀蘭算出來,以現在的賺錢速度,每年能賺5億元左右。
“雲海,我們能賺這麼多的錢,其實很不錯了,可是如果你要採購更貴的裝置,那這個速度還不夠。”
是啊!
遠遠不夠!
如果要跟上國外半導體發展的步伐,四海集團每年的盈利,要保持在10億元以上才行。
李雲海賺錢的速度很驚人,但他花錢的速度更嚇人。
一套最新的產品線,花了他7億美元。
五年以後,產品線很可能又要更新換代,他還要拿出更多的錢來升級。
李雲海保守估計,五年以後,這套生產線的價格,將要翻一倍,也就是達到50億元。
他每年要賺10億元,才可能買得起下一套更先進的裝置。
不然的話,四海集團極有可能被市場所淘汰。
全球所有做晶片的工廠,都有著和他一樣的煩惱和焦慮。
做晶片產業的確很賺錢,但壓力也極大。一旦碰上行情不好,一虧就是幾年,損失數十億。
所以後來很多晶片廠商,都不再自己生產晶片,而是交給代工廠。
1986年,英特爾鉅虧17億美元,關掉了八家工廠中的七家!可見這一行有多麼艱難。
李雲海沒有辦法,他要做的是國產晶片的脊樑骨,他沒有退路可言。
沈秀蘭還是第一次瞭解到李雲海未來五年的計劃。
以她的認知,並不是很清楚李雲海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她覺得,李雲海已經相當成功,十分有錢了。
不過她會盡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內工作,幫助李雲海達到目標。
轉眼到了週末,四海集團半導體工廠開業。
電子工業部、省市各級領導,一共有百餘位參加了本場開業典禮。
李雲海做了激動人心的歡迎致辭,然後剪綵。
接下來便是參觀工廠。
倪教授和高玉川兩人,和李雲海一起,陪同一眾領導視察。
全程所有人都要穿無塵衣帽。
大家參觀了光刻機生產線、儲存器生產線。
從江城挖過來的職工,本來就是操作類似生產線的工人。
在尼康工程師的培訓下,工人們很快就熟悉了新機器的操控。
此刻,新的晶片和儲存器裝置,在工人們的操作下,正在生產出產品。
李雲海請領導們來到成品車間。
林振邦用戴了一次性衛生手套的手指,拿起一片晶元,問李雲海道:“現在生產的是什麼樣的晶片?”
李雲海道:“我們生產的是80286處理器晶片。80286處理器整合了大約13萬個電晶體,最大主頻為20hz,採用16位資料匯流排和24位地址匯流排。”
林振邦也不是很懂這些資料,問道:“這個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李雲海微一沉默,說道:“現在英特爾已經推出了最新的80386處理器。我們這代產品,只能說是主流產品,不能說是最先進的產品。”
林振邦不解的問道:“那你們為什麼不生產386?而是生產286呢?”
李雲海解釋道:“我們這臺機器,也可以生產386處理器,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