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長談。
因為要趕工期,四海集團過年不放假,但可以輪休。
在春節期間內,每個工人休假三天,平時三班倒改成兩班倒。
如此一來,既保證了每個人的休假,又照顧到了公司的訂單。
李雲海和林芝提前一天回到了鄉下。
年年過年年年過,對有錢人來說是過年,對沒錢人來說過的是年關。
石板村的有錢人明顯多了起來。
不管是出去打工的,還是出去做生意的,都賺到了不少錢,回家時都風風光光的。好幾家兄弟多的人家,已經在商量年後蓋新屋,跑來找李德明報備。
李德明當這個村支書以來,也算是為村裡做過幾件實事。
水泥路修起來了,自來水的引水工程也做成了,安排村裡的剩餘勞動力就業,他也是有求必應。
石板村成了全鄉經濟最好的村子。
在鄉里的會議上,李德明不只一次得到過表揚。
接下來的換屆,李德明卻並不想再當這個村支書。
他覺得沒有必要,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好好伺弄家裡的田地和桔林,多少還能賺點錢。而他當上村支書後,就像被道德綁架了一樣,每次村裡做什麼事情,村民們都來找他,他解決不了就讓他找李雲海,結果都是拿家裡的錢來辦集體的事。
鄉里的邵玉清卻有不同想法。
邵玉清要調到縣裡工作了,想發展李德明到鄉里工作,好造福一方百姓。
李德明一聽便拒絕,說自己沒有能力,連一個村都管不好,哪有能力進鄉里做事?
邵玉清卻死抓住他不放,這不,過年前一天,他又親自下來談話。
李雲海和林芝正好回來。
邵玉清便拉著李雲海談這個事情。
李雲海聽罷,說道:“邵領導,這事我聽我爸的,他怎麼決定,我都支援。”
以前李雲海事業剛起步,到處需要借勢,所以他才安排父親當上村支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在家鄉招聘工人。
現在四海集團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到城裡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招工不成一點問題了。
父親當不當村支書,意義都不大。
邵玉清卻是苦口婆心的規勸,說李德明是個人才,不進鄉里工作太浪費了。
李雲海哈哈大笑:“邵領導,我們之間也是熟人了,還是開啟天窗說亮話吧!我爸有沒有能力,有多大的能力?你我都心知肚明。你們安排他到鄉里工作,無非就是想離我更近一點,好借我的錢來發展鄉里的經濟。”
邵玉清笑道:“李總啊,這話不能這麼說。你的錢,我們能借當然還是要借的。不管德明同志來不來鄉里工作,我們要是求上你的門去,你還能趕我們出來?你多少還得打賞我們一點,是不是?所以說啊,這個鄉里的工作,不就是因為德明同志堪當大任,所以才給他的嘛!”
李雲海還是那句話:“我聽我爸的!”
李德明說不必再說了,我之前就說過,我只當一屆支書,把機會讓給更年輕的同志吧!至於鄉里,我就更不可能去工作了,我連省城都不願意去,怎麼會去鄉里?我還是守著這幾畝薄田過日子安穩一些!
邵玉清勸不動,也就作罷。
李雲海心想,父親果然是個看得明白的人。不貪戀權位,也實屬難得。
家裡買了摩托車和三輪車,出行什麼的也十分方便。
李雲海甚至還想讓父親去考個駕照,好給他買輛車子開開。
但是父親並不同意,說在農村有個摩托三輪車就很方便了。
李雲海和林芝在家裡過了春節,大年初六前往西州。
大年初八,公司開業大吉。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西州市裡的人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梅山地區的趙專員調到了西州。
林振邦調到了北金工作。
唐玉霞留在了西州,但調離了商業局,具體去向未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