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不知道老太爺生前愛聽《劉海砍樵》嗎?我也可以下鄉去唱給他老人家聽聽。”
李雲海道:“那當然好了,蘇紅,謝謝你。那就請你幫我聯絡一下省裡的劇團,報酬好說,連唱三天大戲,不管是樂器老師還是演員,每人一千塊錢紅包。公司有車,你看著安排就行。”
蘇紅道:“李總,用不了這麼多,包我們的食宿就行。你放心,我一定帶著團裡最好的班子下來。”
李雲海嗯了一聲,放下電話,又打給沈秀蘭,讓她協調公司的車子,再給蘇紅幾萬塊錢當經費。
沈秀蘭說了一聲好,又道:“雲海,哪天出殯?我想去送送爺爺。”
李雲海道:“三天後吧,你要是沒空,就不要來了。”
沈秀蘭道:“我一定來。”
李雲海放下電話,對父親說道:“省裡的花鼓戲劇團派人來,就不用到市裡請人了。咱們要搭個戲臺才行。”
李德明道:“戲臺容易搭,就用木頭和竹子搭建,下面用板凳當支撐。鋪上木板就行。這事交給我,我喊木工來做,今天就能搭起來。”
村裡有專門主持祭禮的師公子和地師,他們平時就是農民,誰家死了人,都會請他們過來,他們穿的是道士服裝,靈堂的佈置也由他們負責。什麼時時辰入殮,什麼時辰祭祀,什麼時辰燒紙屋、出殯,都由他們決定。
喪家給他們的“打發”也極為豐厚。
張淑文拿了孝衣來,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套,然後問李雲海:“林芝還沒有過門,要戴孝嗎?”
李雲海道:“林芝當然要戴孝!”
張淑文也給林芝發了一套。
李雲海幫林芝穿上孝衣,繫上草繩。
要想俏,一身孝。
林芝穿上一身素白的孝衣,益發襯得她嬌俏迷人。
在村裡木匠和後生們的努力下,一個戲臺搭了起來。
戲臺就搭在李雲海家的前坪,一頭靠近他家的房子的側門,這邊的一個房間,正好用做戲班子的化妝間。
李雲海走上戲臺,用力跳了跳,檢查結實和平整度,覺得還不錯。
下午三點多鐘,蘇紅和省花鼓戲劇團的成員到達石板村。
省劇團的道具、服裝、實力,比起市縣兩級來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更不是那些草臺班子可以比擬的。
十幾只大木箱子,每隻箱子上都寫著省花鼓戲劇團的字號。
村民們看了,都嘖嘖稱讚,說來的是正規軍,在省城大劇院看他們演出,不光要買票,還得排隊呢!如果不是李雲海的面子,滿村裡也沒有人能請他們下鄉來。
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不僅本村的人,其他村的人也都聞訊趕來看大戲。
晚上,省戲劇團登臺演出,吸引了十里八鄉的人前來。
李雲海在坪裡燒起了篝火,即便是雪天,有這麼大的篝火烤著,整個坪裡的人都很暖和。
省戲劇團的成員,個個都是本省花鼓戲精英人才,很多人都參加過省市電視臺的晚會,其中還有人上過央視的節目。但在電視上,只能看到他們演出的精彩片段。而今天他們演的都是全本花鼓戲劇目。
今天演出的戲有《劉海砍樵》、《打銅鑼》、《補鍋》三出傳統花鼓戲劇目。
這樣的演出陣營,村民們難得一見。
李雲海家的屋前擠滿了人,連旁邊的稻田和馬路上也站滿了人。
有些年輕後生乾脆爬到了樹上坐著觀看。
演出結束後,李雲海請戲劇團的同志都住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安排兩三個人一起住。
第二天,前來弔唁的親友故舊更多。
李老爺子的喪禮正式舉行。
喪事文書悉用白紙,槽門上懸白紙墨書“當大事”,屋內做法事、行儒禮,熱鬧隆重。屋外鞭炮聲聲,氣氛肅穆。
下午,一輛小車開了過來。
李雲海計算時間,知道來的人大概是誰,便到門前迎接。
林芝問道:“這來的是誰啊?”
李雲海道:“龔姐和朱姐都來了。”
林芝訝問道:“她倆怎麼知道的?你通知的?”
李雲海嗯了一聲:“昨天我告訴了朱姐,朱姐又把龔姐也喊了過來。”
林芝道:“你告訴朱林做什麼?”
李雲海道:“她不是大明星嗎?我想請她過來唱支歌給爺爺聽。”
林芝也就不再多說。
朱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