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集團撐腰的文章。
陳美琳輕聲念著報紙上的文章:
陳美琳扭過頭來,也親了他一口:“這叫禮尚往來!你親了我,我得親回來!”
“哥,我想去你家吃桔子!要鄉下的桔子!”
“因為東洋人團結齊心,他們只買自己國產的汽車,只買國產的電子產品。東洋的電子產品,最開始並不是品質的代名詞。他們的產品甚至很差勁!在國際上完全沒有市場,只能以低廉的價格取勝。但是東洋人一樣的支援國產貨。直到七十年代,東洋的產品終於依靠廉價開啟了國際銷路,他們大賺特賺之後,這才有了更多的經費去搞科研,搞品質。”
“喂,請問你們報社,有一個筆名叫桔子香氣的作者嗎?”
對方回答道:“有的!請問你有什麼事嗎?”
“我想知道他的聯絡方式,請問你能告訴我嗎?”
“對不起,我們不方便透露作者的個人資訊,這是作者的個人隱私,我們沒有權力透露出去。”
可以想見,桔子香氣寫了這篇文章後,肯定惹來了不少人的非議。
有人盼著四海集團好,就有人想看四海集團沒落。
這次四海集團被人針對,有人在背後拍著手叫好呢!
報社為了保護作者,肯定不會輕易說出作者的真實姓名。
陳美琳笑道:“你好,我不是壞人,我是四海集團董事長辦公室的特別助理,是我們李董看了這篇報導之後,很欣賞他的才華,所以想請他過來見上一面。”
對方明顯愣了愣,問道:“你真的是四海集團的?”
陳美琳道:“怎麼了?難道還有人冒充我們四海集團的人給你們打電話嗎?那他就是在詐騙了!你可以打114查詢我的這個固定電話,這就是我們集團的電話。”
“哦!對不起,我並不是不相信你。”對方說道,“只不過無聊的人太多了!我們不得不多幾個心眼!”
“我能理解的。請問你現在能告訴他的聯絡方式嗎?”
“可以,我告訴你一個電話,你自己聯絡吧!這是我們的特約記者。”
特約記者是新聞單位為某項重要的採寫任務約請外單位的同志來完成而給予的稱號。特約記者採寫的稿件一般比較重要,且有特色。
由於特約記者在該新聞單位裡沒有編制,所以不領取該新聞單位的工資,當然稿費除外,他們通常還在原單位領工資。
陳美琳當然搞不懂這些關係,她以為報社發表的文章,那肯定是報社的記者所寫。
她記下電話,然後打了過去。
電話響了,無人接聽。
陳美琳很有耐心,又打了一次。
在快要結束通話的時候,對方接聽了。
一個清脆的女子聲音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