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聯想。
此外,還有tcl、四通、科龍、三九製藥等等名牌企業,相繼成立,後世都成了我國商界的巨無霸。
同年,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也在上海成立。
而在南方西州這片熱土上,也出了一個人物,此人名叫李雲海。
李雲海在西州創立了西海商店,並由此為基地,打造出一個大大的商業王國。
他一直沒有建廠,就是在等春風。
十二屆三中全會,就是他要等的春風。
果不其然,全會開完以後,放寬私人辦企業的呼聲,就一浪高過一浪。
按抽樣調查資料推算,1984年末,全國人口為10億3604萬人,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214.7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357億元。
這些資料說明,我國的商品市場,已經日趨成熟。
林小鳳是林振邦的親妹妹。
既然林振邦都同意妹妹建廠,那此事肯定可行。
李雲海當即和林小鳳謀劃建廠事宜。
他們要建的是耗材廠。
首先要選址。
既然國家已經放寬了私人企業的限制,那在哪裡建廠都沒有太大關係。
李雲海和林小鳳商量在哪裡建廠?
市區沒有合適的土地,要建也只能建到郊區。
要不就是到農村建廠。
林小鳳提出來:“雲海,到你家鄉建廠呢?怎麼樣?”
李雲海微一沉吟,說道:“家鄉建廠是可以的,人工便宜。城裡雖然也有閒人,但肯定沒有鄉下多。省城的工人,工資要40,鄉下人只要20塊錢就能請到。”
對一家剛開始建立,前途未卜的工廠來說,工人的工資,也許就是最大的一筆開支。
萬事開頭難,成本的控制是老闆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小地方土地便宜,人工便宜,這是兩大優點。
但是缺點也是不言而明的,李雲海說道:“縣城交通不便利,小地方的政策,或許更不透明,也不敢冒進。”
他經過綜合考慮之後,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取長補短。
“姑姑,我們在省城建廠,到鄉下招工!怎麼樣?”
“可以啊!廠房用地也很好解決,我找我哥,讓他劃撥土地給我。”
1984年,還沒有土地財政一說,也沒有地方拿土地出來拍賣。
不管國營,還是私企,如果需要土地,只能找政署要。
政署批准以後,就會進行劃撥。
我國首次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要等到1987年的12月1日,鵬城因為大開發,又缺少資金,這才想到拿土地出來拍賣,經過17分鐘的緊張叫價,一塊8588平方米住宅土地50年的使用權,當時拍出了525萬的價格。
這是後話。
且說李雲海和林小鳳商量已定,便坐上李雲海的貨車,圍著全城轉了一圈,尋找合適的建工地址。
其實當年的西州,也不算特別發達。
長島飯店後面的土地,還是一片農田菜地。
而不久的將來,這裡肯定會成為繁華的街區。
這個時候,李雲海要挑一塊土地用來建工廠,還是比較容易的。
他們很快就選中了一塊土地,靠近西江支流,離火車站只有十幾分鍾車程。
當天晚上,李雲海和林小鳳找林振邦商量拿地建廠之事。
林振邦聽了,說我支援你們建廠,這也是為省裡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對我來說,你們不管把工廠建在哪裡,都是一樣的。不過我給你們一個建議。西州市裡有規劃,工業園區主要往北、往西推進。
李雲海也知道,西州後世的工業園區,都是建在城北和城西。
只不過,現在的城北和城西,還是一片水田!
他們現在往那邊建廠,等於建到了鄉下。
李雲海以為,現在先把工廠建到離城區稍近一點的地方,等以後城北、城西大開發了,再把工廠遷過去。
林振邦也就沒有二話可說,表態同意。
有林振邦做主,西州市裡很快就劃撥了一萬平方米的土地,給李雲海和林小鳳他們建廠。
林小鳳出資500萬,李雲海出資1000萬。
兩人合夥建立了一傢俬營工廠,工商註冊名為:“四海耗材廠。”
這也是西州正式註冊的第一傢俬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