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了一個小時。
他倆一直跳,不用換舞伴。
林芝長得貌勝天仙,不知道有多少男人想邀請她跳舞,但都沒有機會。
兩人跳出了一身汗,這才回家。
衝過涼,李雲海把房裡的大燈關了,只留著床頭的一盞小燈。
燈光幽幽暗暗的,很有氛圍。
林芝和他在一起幾個月了,不再像初時那般羞澀。
兩人恩愛過後,躺在床上聊天。
“雲海,你現在是科級幹部,可以分房子了。”林芝手撐著下巴,用手輕輕撫過李雲海的心口,說道,“科級幹部可以分到一套50平方米的二居室呢!”
李雲海也有些心動,笑道:“話是這麼說,能不能輪到我呢?”
林芝輕輕打了他一下:“找我媽說去啊!你是她單位的!”
八十年代,市民主要是透過福利分房來得到住宅。
城市的房子數量有限,不是每家都能分到,得透過打分從高到低排序,這次沒輪到就得等下一次。當時打分是根據工齡、年紀、居住人口輩數、家庭成員數、工作成績等指標來考核的。
樓高和齊整是福利房的最大特徵。
作為一般的單位福利房,每月要交一元的房租,每月都有單位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收取。
一塊錢就能住上50平方米的大房子,對當時的李雲海來說,無疑是一種幸福。
西州的私房交易從1979年就放寬了,但李雲海去房交所外面的牆面上看了看交易資訊,並沒有找到中意的房子。
他找房子,肯定要找城區的,離店鋪近一些的,房子不能太舊,也不能太小。
可是這個時代的房子都極為窄小,往往一家人就睡兩個房間,不過20多個平方米,老人一間,大人一間,兒女只能打地鋪,吃飯睡覺,晚上起夜,都在這個空間裡完成。
那種多層的老式樓房,樓梯窄得只能容一人透過,稍微胖一點的人,只能側身而走。像席夢思之類的新式傢俱都很難抬上去。
這樣的房子,對李雲海來說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住在現在這裡方便。
1984年底,西州開展了住房制度改革,在住宅建設中首次引進了商品房概念。
全市有好幾個商品房在建,不過都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在楊家山、樹木嶺一帶。
80年代的西州,西江上還只有一條大橋,二環線還沒有呢!
往北過了國防科大,四方坪一帶還全是水田和魚塘。
新開發的商品房小區,等於全部在當時的郊區。
李雲海有的是錢,想買房子是分分鐘的事,但一定要挑對了地方買。
現在的房子雖然便宜,但也小,都是小戶型,40平方米、60平方米,而且佈局也不合理,升值空間極低。
不過便宜是真的便宜。
李雲海曾經到一個還在建的商品房小區去問過,最小的房子,只要3000塊錢就可以買到。
一般的職工家庭,兩口子的工資加在一起,每個月才100元左右,還要顧一家老小的開支。3000塊錢一套的房子,對他們來說無疑於是天價,想都不敢想。
所以老百姓們最期盼的還是單位的福利分房,每個月只需要一塊錢就能解決住房問題。
西州的房價,直到2010年以後才有大幅的增長,但後來又得到了有效的調控,房子只住不炒,成了全國房價最低的省會城市。
李雲海現在孑然一身,住在這裡也夠用。
不過如果能在城區分一套50平方米的二居室,帶廚房廁所的那種,那就更完美了。
“林芝,那你幫我問問阿姨,看看能不能給我分一套房子。然後你也搬出來,我們住一起得了。”
“哎!”林芝輕輕捏了捏了李雲海的臉,“你想得可真美!想娶我啊?”
“想啊,你嫁不嫁?”
“那得看你對我好不好。”
“哦,我現在對你還不夠好啊?”
“還行嘍!應該可以更好吧?”
“怎麼樣個好法?你立個標準。”
“我也說不出來,反正這樣也行了!等我們到了結婚年齡,我就嫁給你!”
“哈哈!”
兩人又恩愛了起來。
分房子的話,林芝不提還好,提了以後,李雲海就記在心間。
這天,他來到省化工研究院,檢視研究的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