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橫行,臣本涼德,唯順天命,就位楚王,必夙夜兢照,謀國計民生,冥冥上天,實鑑臣心!”
隨著奏文,一大團煙霧盤旋著升上天空,在天空一時未散,出現象徵祥瑞的霞雲狀,停留許久,方自散去。
圍觀百姓距離很遠,對高臺上的一切都看不真切,可空中的異相,他們卻是看的清清楚楚!
一時間,看見的人都心生敬畏。
當奏文一完成,冥冥中一聲清吟,這一瞬間,雷霆炸響,整個蜀地,還有半個荊地,無數氣運蔓延過來,這些氣運聚集的越來越快,滾滾天柱上,龍氣旋轉而上,直衝雲宵之上。
這是無數凡人的氣運凝聚,向著王弘毅湧來,絕大部分閃爍著赤光。
這滾滾的氣運,顯現出無數畫面。
長河滾滾,群山巍巍,平原大地,其中卻有無數黎民眾生,漁夫灑下漁網,農人揮舞鐮刀,商客趕馬行車,士子臨風讀書……
並且這些人都顯出了安心禮敬之心。
有著滾滾天柱,顯出這萬種氣象,霎時間,八方雲動,冥冥中有紫氣下降,入得鼎中,日月都在紫氣裡照耀。
王弘毅看了上去,只見大鼎又迅速改變,不但容器變大,並且上面古樸威嚴的花紋銘文也自浮現。
片刻之後,只見紫氣凝聚不散,自鼎上落下,只幾個呼吸,紫氣就凝聚出了華蓋,巨大的華蓋絲絲垂下,每一根都代表著萬民的意志。
突然之間,王弘毅明白,這華蓋就是王者之衣,也是防護,從此之後,只要大德不失,就萬邪不入,萬法不侵。
王弘毅更仔細思量,有種明悟。
這萬民身上,都有一些白色氣運,而八品之下,就算是官吏,凝聚的也是白氣,只是比百姓濃郁許多。
八品開始質變,產生淡紅色,七品就是深紅,六品是淡黃,五品就是明黃,四品是淡青,三品是深青,二品是淡紫,一品就是深紫。
真正意義上,實際上按照紅、橙、黃、綠、青、藍、紫來排列,不多不少,正好和陽光彩虹顏色相當,但是實踐中,由於巨大的位階,以及五行思想的影響,才變成了白紅黃青紫五色。
單是紫氣並不一定意味著王氣,二品以上大員都有。
並且這是這個時代的規矩,假如日後人口擴大十倍,以幾億十億來計,也許一省封疆大臣就有著紫氣。
但是區別還是很明顯,首先是華蓋。
所謂的華蓋,就帶著人主的意思,華蓋者,庇護萬民之傘,往往只有主人才會形成,至少帶上點主人的位格。
不過,這些都是外格,真正的代表,還是鼎。
鼎實際上不僅僅是立國的重器,它就是政權的化身,它吞吐氣運,才有著國運。
鼎器不壞,就自然源源不斷有氣運,按照某種說法,就是鎮壓氣數。
華蓋和紫氣,都可能被臣子所有,唯鼎只有“真命之主”才有。
在古代,封疆裂土,所以才有“天子九鼎、諸侯(國)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說法。
這實際上就是承認土地是屬於臣子所有,同樣具備部分人主的位格。
當然九鼎傳說,最早是禹將神州大地劃分為九州後收天下之鐵鑄造的的九隻鼎,它代表了九州。
但是實際上,這說法早就被歷史淘汰,自祖龍後,天下一統,天命歸於一人,鼎自然就歸於一個,所以祖龍後,天下只有一鼎了。
人主假如還迷信祖制,建九鼎,實就有氣數分裂之隱患。
這些思考電光火舌之間,就已經完成了,王弘毅正式領受著楚王的位格,這時,還要回到大殿,宣讀第一道立國詔書。
當下王弘毅又拜謝,結束祭祀,這時,天空都是晴朗,陽光明媚,一掃前幾日的陰沉天氣。
樂聲中王弘毅徐步出來,足有數千的人肅穆侍立,見他下來,立刻伏身行禮:“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們是官員自然不會喊萬歲。
王弘毅微微一笑,吩咐:“傳旨,上輿,回宮!”
“是!”有人忙應一聲,只聽三聲炮響,旌旗蔽日,軍民如龍,逶迄而行,返回城中,卻沒有直接回內宮,而是來到了朝會時所用的大殿上。
大殿肅靜了下來。
王弘毅腳步在臺階上響了起來,殿中靜至落針可聞,唯有著王弘毅衣衫摩擦的聲音。
在極靜裡,王弘毅坐到了王座上,這王座又寬又高,端坐中間,說不出的尊貴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