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吃素緣起是肇始於南北朝梁武帝,先是佛門推廣,後就是連道教也吃了。
這個世界的煉氣士不能簡單視為地球道教,當然也沒有梁武帝,葷素之別,並不重要,各人口味和進境。
老道士整治晚宴,當然不忌葷素,玄洞也稽首還禮。
門裡出來,觀中卻也有幾株桃花柳樹,看了一會,只見濛濛的雨下了起來,煙籠遠樹,景緻更妙。
一時間,卻在尋思:“王者集百萬之氣,掌握移山倒海之力,或生或殺,皆在一念之間,我等微薄法力,如何才能干預?”
第四十四章 來由(下)
九月
王彥為開明縣縣令,也有著一個月,他可是帶著一營上任,又是大帥的親弟,當這縣令,不管是資格還是實力,都綽綽有餘。
一個半月來,王彥領會大帥的意思,雖然沒有雷厲風行大動干戈,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動聲色,只透過幾個案子,便讓原本在開明縣的幾個家族血流成河,一時之間,人人側目,爭先投靠,李家失去了政權,在開明縣的根基就土崩瓦解。
也就在這一日,王弘毅大清早就出行,帶著二火騎兵,已經足夠保護安全了。
到了虞府,只是稍微時間,裡面大門而開,虞府的虞昭就開門迎接了出來,現在身份不一樣了,虞昭就行禮,談不上跪拜,至少得先拱手為禮,說著:“少鎮前來,真是寒舍生輝。”
王弘毅帶著和詢的笑容,此時穿著藍色寬袖長袍,頭上束著銀冠,體態修長,英氣逼人,微笑還禮:“不敢!老先生素有儒士氣象,我在少時,即慕大名,今來拜訪,實是大慰於心。”
兩人行禮,進入了大廳,分了主賓坐下。
此時,初到九月,天時還熱,說了幾句,王弘毅就說著:“久聞老先生治園甚佳,可容我觀摩一二?”
虞昭聽了得意,說著:“不敢,小家園子,寥表吾心!”
一徑來到園中,遍處觀看,雖然不是很奢華,但是清檻精舍,走廊假山,盆魚卷石,的確有著間苗之處。
王弘毅觀看,連連稱讚,說著:“此園雖小,疏密有度,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可見老先生心中度量,只治一家實在可惜,不知可願出仕乎?”
虞昭聽著,心知這句才是最關鍵的,心中尋思,又打量著王弘毅,就答著:“少鎮不以老夫老朽,老夫自願從命,拜見少主。”
王弘毅大喜,扶手說著:“有老先生在,我無憂也!”
當下又回去喝了茶,就此離開。
等王弘毅離開,虞良博就出來,問著父親:“父親為何答應出仕?”
“此子行事有章法。”虞昭說著。
見兒子一時不解,他又說著:“你看他殺了陳翔也就罷了,死中求活,敗中求勝,自古雖然不多,也是不少,當時為父覺得他有福氣,不然怎可如此?”
“當他佔了汲水縣後,安撫流民,開墾良田,充實縣衙,都是堂堂正道,為父覺得他有能吏之名,並不算過分!”
“至於陣斬呂濟,更是堂堂之師,一時鎮內啞聲,不但見其武略,更見其正,已隱隱有大器之相,為父覺得此子繼位鎮帥足矣!”
“當上嗣子時,一詩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足可見此子的器量,不過言談還不足為憑,你看他當上嗣子後,不急不徐,整日和軍中操練,或有人說此子過於重於武夫,為父卻不然……亂世之重,軍權最勝,你看這一個半月來,黑衣衛和義從軍,已經漸漸掌控在手,這就是明略。”
“大軍入手,此子又立刻拜訪鄉老賢士,這是何等所作所為?”
虞良博想了想,似有所悟,猶豫了下,沒有說,問著:“父親,有哪些人做過?”
虞昭輕聲答著:“荀方、宋文鼎。”
這兩個名字,聲音雖輕,在虞良博耳邊竟如同平地了打了個霹靂,他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看著父親。
荀方何許人,趙太祖是也,白手起家,五十歲統一天下,雖然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後世子孫無能,三世而亡,但是說到他,史稱都是明君。
宋文鼎更不得了,本朝太祖,鼎革改命,南征北戰,由弱到強,一統天下,雖然由於六王之亂,使天下崩亂,帝都遷移到金陵,但是到現在也有二百五十年的天下。
王弘毅只是嗣子,現在不過擁一縣之地,連上義從軍,也只有三千兵,父親對他這麼高的評價,嘴上雖不敢反駁,心裡總有點不以為然。
這神色一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