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2 / 4)

小說:易鼎 作者:風雅頌

耳。”

王弘毅聽了,又是一怔,不由一笑,說著:“善!”

情報聽完,王弘毅的心情還是很不錯,本就對平定這新城郡沒有壓力,話說這上庸、新城、襄陽三郡,本是孫昌所有,在第一城時,說不定可以集兵抵抗,在上庸失陷後,實際上沒有反抗餘地了。

如果孫昌敢出兵野戰,或者在新城郡抵抗,求之不得。

不過孫昌沒有,這固然保了根本,卻也使新城郡果熟了,新城郡有兵一萬,被抽去三千,還有七千。

這實力本來就很低,攻打下上庸郡後再來平定這郡,難度一下子降了下來了。

不過能儘量減少折損的話,王弘毅自然還是很高興。

聽著面前屬下的彙報完,王弘毅的面容上,浮現出勢在必得的神情。

“這件事你做的甚好,下去吧。”王弘毅滿意的對著親兵說著,打發掉此人,王弘毅起說著:“城中只有七千,等會就去勸降,若是不降,再攻大不遲,張卿,這次議的還有一事,你給大家說說。”

張攸之聽了,應著:“諾!”

轉身又盯看著眾將,說著:“主公先分廂兵和正兵,百姓自十八到三十,必須每年去更卒營訓練,輪流值勤,這就是廂兵,入選軍隊的軍壯,是正兵。”

“正兵之上,又有著精卒、上卒、甲士三極。”

說這裡,張攸之頓了一頓,就見大家都是凝神聆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主公有賞,凡能斬首四級,都可回城,去講武堂修習。”

“主公,這講武堂是何物?”這時,柴嘉踏上一步,問著。

“斬首四級,就是伍長,官職雖卑,但是卻是武職起步,按照我軍軍制,以後都是累級提拔,日後校尉大將都是從中提拔,不可不學。講武堂者,就是授業。”

一說這話,頓時眾將“嗡”的一聲,杜恭真皺眉問著:“主公欲開武舉,授其兵書?”

兵書是嚴格管制的書籍。

“非也,只是授其識字、基本行軍之理,請老兵教之。”王弘毅開口說著:“以使你們能駕御得意。”

古人不缺少豐富的戰場經驗,卻缺乏系統的軍事教育,全靠兵書和實踐。

軍官養成制度,可說是古代的缺失,當然,官員養成也是一樣,長期缺乏系統性有效的培養體系。

軍官大家都知道,就說官員吧,大把書生寒窗十年,一下子中舉中進士,然後就直接當縣官,管幾萬幾十萬人,你說這怎麼管理得了?

所以這不是武舉,是十人管,百人管,千人管,萬人管,十萬人管的分級,先是在軍隊實行,以後王弘毅會推廣到政官上——不推廣政官是因為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導致的反撲和消耗實在太大,還不如先在軍隊空白地實行。

十人管,百人管,實際上都算是士官,就是讓他們學習這層次的內容,王弘毅沒有興趣一下子教導高深的內容,所學的就是識字,聽令,背誦,以及戰術層次的初級的內容。

王弘毅這樣一說,眾將都明白了,並無異意。

王弘毅見又一隻棋不動聲色的落下,心中大喜,這不但加強了軍隊戰鬥力,更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一舉多得。

“告訴下面,每戰了結,你們就推舉合適的物件去講武堂修習,時間定為一個月或者二個月就可!”

“諾!”眾將應著。

一柱香時辰後,王弘毅趕赴郡城。

“主公,郡城已到了。”隨他一同來的張攸之提醒著。

王弘毅聞言,勒住了坐騎。

抬起頭,看了看不遠處宏偉的郡城,卻只是略帶不屑的輕嗤一聲。

在別人看來,可能很是高大的圍牆,和襄陽以及漢中相比,還差的遠。

“主公,可以下令喊話了!”張攸之繼續說著。

“勸降吧!”王弘毅令著。

直接攻城,以現在的情況,不出三天,同樣能攻下此城。

這座郡城在荊南雖算的上城池堅固城牆高厚,可現在城內人心紛亂,自己手中握有些籌碼細作,花費些時日,也能達到自己目的。

但能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解決之事,他又何必非要折損些人馬去做?

這城池,出現些破損,修補起來,需人力財力,這些算下來,著實是一大筆費用。

雖然有錢,可不代表便可以這般亂花。

片刻,一個嗓門巨大的軍官,在幾個親兵護衛下,策馬向城牆而來,奔到離城一百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