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
陳清只是八品,官小,本不應開口,但是王上發問,不得不回,囁嚅了一下說著:“兩位大人說的是,臣覺得,或可加強對幽州的援助。”
“哦?”王弘毅本是隨口問問,這時聽了,卻眼睛一亮,說著:“你說說看。”
“是,軍國大事,臣不敢妄談,只是這幽州戰火四處,我方有六萬水師,無敵於天下,可沿海路去幽州,接取流民充實蜀交。”
蜀中人口只有一百五十萬,離五百萬差上三倍,大量人口充實才可短時間內恢復元氣,至於交州,也就是西交省(廣西)和東交省(廣東),現在都是人口稀少,雖然現在已經有著大量種植的膠藤,有著膠手套和膠靴,可以大量捕殺釘螺,但是人口增長有著客觀規律。
漢族始終無法消化交州,就是瘟疫和血吸蟲,現在都可以解決了,那就是大量開發交州的時候了。
王弘毅眼睛一亮,站起來指示說著:“軍政方面要大議,但這話卻是對著。”
“令十三司,與幽州的勢力聯絡,三大艦隊輪流裝載貨物去幽州,加強幽州的抵抗力量,運輸流民回南方。”
“交州要改善卻不難,無非是燒地,撲殺釘螺,令發下膠手套和膠靴,由流民來進行撲殺總動員,以工代酬。”
說到這裡,王弘毅想起一個問題。
原本歷史上,北方崛起二個大勢力,就是晉王和梁王。
當然這稱號很是讓人無語,話說晉和梁在哪裡啊?
但有些人就沒有這知識,往往張冠李戴。
不過就算張冠李戴,但晉王和梁王,的確是身懷龍氣的人,而晉王似乎就是北武節度使盧高,現在在第一線抵抗胡人。
只是現在提前幾年,盧高勢力還不大,沒有稱王。
但此人歷史上堅決抵抗胡人,前後堅持五年時間,最後殉國而死,可稱英雄。
而梁王傅允信,卻抵抗二年後投降。
這兩人恰是幽州和幷州的豪傑。
現在情況就清楚了,胡人二路大軍,都在這裡,幽州盧高雖沒有稱王,但預測還會繼續抵抗胡人。
傅允信也沒有稱王,當然他面對的也只有三萬軍,但是不可靠。
顯然這裡就面臨了一個歷史選擇的關口,王弘毅心潮翻湧,心跳加速,說著:“陳清,你言之有理,你就專門負責調協這件事——張卿,你掛個名總攬。”
張攸之知道陳清官小,壓不住,當下應了。
陳清知道機會來了,連忙磕頭說著:“是!”
張攸之沉思一會,說:“王上,現在這情況,中線我們必須奪取洛陽,自東線,我們必須全部奪取中原腹地,戰線必須推到黃河,和敵人對抗。”
王弘毅聽著,不由產生一種奇妙的想法,按照這個版圖,似乎就是北宋啊!
“王上,政治安撫要隨上去,安撫流民的關鍵是糧食,必用糧食來以工代酬,充實交州,有了飯吃,流民就沒有大事,就算有人煽動,也搞不出大事來。”虞良博說著。
“這是老成謀國之見!”王弘毅欣然說著:“先把這幾個題目,和內閣通個氣,合議合議,以作出完備的計劃。”
“至於運輸流民和支援幽州,寧可先行動,再補缺,你們就按此執行吧!”
“是,臣在秘文閣當值,現在進來奏事,王上沒有別的旨意,臣就回去,不敢誤了國事。”張攸之說著。
虞良博說著:“按王上旨意,臣回去和內閣商量,議個議,明天內閣再回奏王上。”
說著,眾人都退了下去。
大臣退下,王弘毅就有些陰沉,喚著:“讓王從門和秘文閣姚同進見。”
姚同是青色人才,現在雖才八品,但是以後不斷加擔子,增加資歷和功績,以好提拔上去,而陳清也是一樣,當然,還有個九品趙遠經。
而十三司目前的品級是正五品,王從門是正五品“錦衣直指御史”,下面千戶是正七品,百戶正九品,官不高,權力很大。
每省一個千戶,每個郡設一個百戶,每個縣看重要性,設一個總旗或者小旗,負責刺探當地情報,包括官員。
片刻後,兩人就上前拜見,王弘毅淡淡一笑,說著:“起來吧,有議事。”
姚同穿著一身帶紅的八品官袍,年紀三十歲左右。
王弘毅就給了一個摺子說著:“這裡面是的情報,你們看下。”
王從門對這個情報早就知道,但還是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