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並不比越南其他地方好多少。

然而從美軍轟炸的某些方面來看,這種空襲幾乎是隨機的,或者說至少與未來的工業發展潛力沒有聯絡。特別是廣治省的工業發展根本沒有遭受損失,因為它根本沒有工業。這一地區的命運之所以如此不幸,僅僅是因為它恰恰坐落在北緯17度,這一座標成了分割越南南北兩部分的人為分界線。除了“冷戰”時期秘密談判促成的1954年的越南分裂,這一界限的設定並沒有特別的邏輯。美國希望將這一分界線進一步向北推進,以擴張其資本主義同盟——越南南部——的地盤,而蘇聯則竭力將分界線向南推進,以擴大對共產主義社會同盟——越南北部的控制範圍。在其為強化北緯17度分界線而付出的努力中,美軍對越南的空中打擊集中在一些看似“倒黴”的區域,例如廣治省,它們偏偏離這條分界線非常近。

因此,北緯17度附近的地區招致了更多的轟炸,但這與遭轟炸地區的工業發展潛力無關。如果我們認為更多的轟炸阻礙了未來經濟發展,那麼如今越南“冷戰”分界線附近的地區應當比該國其他地區更貧窮,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與越南其他地區一樣,鄰近戰時分界線的地區正迅速發展,儘管這些地區面臨著雙重困境——曾遭戰爭重創,且遠離該國的河內與胡志明市這兩大城市市場。

對美戰爭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很快就消失了,這一事實當然也算是“好訊息”,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像廣治這樣的地方如何能在遭遇如此廣泛的破壞之後還能恢復原貌。政府肯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將重建被摧毀的基礎設施作為頭等大事。根據越南政府統計的資料,1976~1985年,遭轟炸較為嚴重的省份獲得的公共投資數額是其他省份的兩倍。隨著1980年越南與柬埔寨等國的武裝衝突結束,這一比例進一步提高,因為和平使得國家能夠最終將資源從軍事領域轉移到國內經濟建設中去。除了在公共基金投資方面,越南領導人還在戰後重建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越南的人口狀況也使遭受沉重打擊的地區更容易從戰爭的創傷中迅速恢復。他們運用頗為巧妙的方式確保密集轟炸中傷亡人數最少,這就是在長達數千英里的裝備完善的地下通道中藏匿較長時間,而這些地下通道在戰爭期間就已建成。離開交戰區的大多數人後來返回家鄉參與了戰後重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北緯17度(2)

普及教育是越南北部政權的核心目標,而且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儘管當時國家仍受困於戰爭引發的亂局,他們還是成功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學校建設和掃盲運動。由於學校建築易遭受轟炸,老師和學生們常常分散為各個小組以躲避空襲。越南的學生們無法像其他地方的孩子那樣課間休息時在校園裡玩球,也沒有時間傳播小夥伴間的“緋聞”,相反,他們將業餘時間用在修建掩體上。當美軍轟炸機在頭頂耀武揚威時,他們總是不得不準備好頭盔以保護自身生命安全,在某些地方人們每週或每天都要這麼做。一接到警報(也許正在上課),學生們就必須抓起頭盔跑向教室外的防轟炸避難所。

越南經濟的迅速恢復也永遠無法抹掉遭戰爭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的人們對戰爭期間和戰後遭遇與創傷的記憶。對人的生命而言,還有比國內生產總值更重要的東西。在戰爭中遭猛烈轟炸的省內殘疾人比例更高,這些傷殘也許由轟炸、落葉化學物質橙劑的大面積應用以及後來的地雷的傷害所致。上百萬人死於非命,還有無數人為失去孩子、朋友、親戚、鄰居和愛人而悲痛欲絕。但至少在經濟方面,國家重建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越南本可能是……

我們評估戰爭對經濟的影響的方法,使我們明白越南各地區間的差異,但它無法幫助我們真正理解轟炸對整個國家的影響。儘管遭到猛烈轟炸的地區戰後逐漸恢復發展,但仍有可能存在觸及全國各地的負面影響。而且,無論恢復的速度多麼快,除衝突帶來的所有切身痛苦和遭遇外,確切地說,戰爭是一次短期經濟災難,因為如此多的時間和能量被投入到戰爭中而不是抽投入到創造經濟效益的生產活動中。越南東南部的亞洲近鄰,如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些國家的“猛虎經濟”,並未受到對美戰爭的影響。如今馬來西亞的人均收入為4 970美元,而泰國人均收入為2 720美元,但越南僅為620美元。

然而,戰爭除了引發的所有悲慘遭遇外,它也給越南人民帶來了一線希望。衝突使越南人產生了更為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這種意識是在共同的戰鬥和同胞的犧牲中鍛煉出來的。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