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星際探險領域,在藍星聯邦走出宇宙的2500年間,成功找到的455個宜居星系中,有70%是平民探險家找到的。
剩下30%的探險家,其身後的家族,也不能說是鉅富,但大部分還沒達到壟斷某些行業的“寡頭”程度……而這些探險家去尋找宜居星系的目的,也不是特別純粹。
畢竟,不少“寡頭”與“超級財團”的前身,正是無數星際冒險者中的暴富者。
再看看系統商場裡的【角色】欄,仔細思考了一番。
一張名為【星際探險家之子(失蹤)】的角色卡,吸引了周鳴。
兌換價格也不高,只要100萬成就點。
更怪異的是,這張角色卡內,標註的“失蹤”二字,對於周鳴,有著莫名的吸引力。
未來的星際大航海時代,探險家們,在尋找宜居星系的路途上,或在探索一些星球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意外狀況的,可以說十分常見。
如因為多年無訊息傳回、未按計劃返航等等原因,從而被列入失蹤名單的,每年都數以萬計。
而失蹤,並不等於死亡。
不等於其家人,會放棄尋找。
這張有點意思的角色卡,周鳴點選了購買。
“【星際探險家(失蹤)之子】角色卡購買成功!成就點…100萬,注:該類角色之父,有5%左右的生還機率。”
然後,再買了十幾張【高階搏擊術】、【高階煉體術】、【高階讀心術】等技能卡,以及一批【具現寶箱】,注入模式下,點選開始遊戲!
“滴~”
“玩家成功使用【星際探險家之子(失蹤)】角色卡,開始匹配角色……”
“角色匹配成功!啟動注入模式……”
“注入模式啟動成功!開始進入遊戲……”
……
聯邦歷1513年
藍星聯邦,第11直屬行政星,伯拉星。
鳳鳥市,文月中學,六年級三班內。
坐在講臺,頭上戴著一臺虛擬接入裝置的物理老師,正在虛擬課堂中,為33位同樣頭戴虛擬接入裝置的學生上課。
虛擬世界裡的教室,場景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是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可以是樹木高大茂密的森林,可以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也可以是浩瀚深邃的銀河。
這種虛擬環境下,學生們接收知識的效率,是常規教室內、對著黑板教學的五倍,學生們不僅不會分心,反而一個個十分認真。
甚至即便是因病請假,躺在家中,也可以透過虛擬接入裝置,不錯過任何一節課。
而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曾讓許多人認為學校沒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應該把學校建立在虛擬世界中,這樣學生們就不用每天揹著書包,趕著時間去學校,也不用參加中考、高考,虛擬世界裡的任何學校,你都可以上,任何優秀老師,你都可以成為他的學生。
這個設想非常好,某些行政星也實施過,但最後還是迴歸到了傳統,現實學校+虛擬教學的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人是社會動物,學校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在現實中,培養出集體生活的團隊意識,而虛擬教學,則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而採用的一種技術手段。
今天,虛擬教室內,物理老師講的是《萬有引力》。
物理老師的手上出現了一顆湛藍色的星球,說道:
“這是我們的母星藍星,它的平均半徑為6372公里,總質量為5。96乘以10的21次方噸,重力加速度為9。78m/平方秒,自轉週期為0。998d/周……”
“母星的體積不大不小,重力加速度適中,自轉週期合理且不長不短,它豐富的物質和資源,蘊含了走向宇宙的全部必要前提。”
“但假如在密度不變的情況下,母星的半徑增加一倍,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根據第一宇宙速度計算公式,半徑增加一倍,飛行器的脫離星球最小速度將增加1。5倍,火箭進入太空,需要克服引力所做的功,是此前的4倍。”
“也就是說,如果母星的半徑增加一倍,在化學能火箭時代,即便是人類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也無法將人類送入太空。”
“人類的星際大航海時代,至少會推遲數百年,甚至可能永遠留在母星。”
“宇宙科學們常常說‘上帝創造了母星’,某種程度上非常正確,如果沒有上帝種種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