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應急處理中,日本大藏省表現出的雷厲風行的做法,將日本對美元的極度重視深深地留在了全世界的印象中。日本這一做法等於告知天下,除繼續支撐美元外,日本沒有自己的貨幣政策。
在80年代後半期,由於股票市場特別繁榮,日本企業透過發行股票籌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資金。在80年代前半期,日本製造行業透過發行股票平均每年的籌資額為8000億日元,到80年代後半期,股票籌資額逐年上升,1989年達到50000億日元。
同時,公司債券的發行量也不斷增加,這些債券大都以可轉換債券方式發行,或者透過附帶認股權證使得債券的融資成本非常低。在股票市場牛市時期,發行可轉化債券或附帶認股權證的債券可以大大地降低融資成本。由於證券融資成本低,導致日本製造企業在80年代明顯偏好透過證券市場融資。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股票市場的長期熊市對提高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是有好處的。美國對日本股票在80年代後半期的非理性上漲感到十分不滿,日本股票連續四年持續上漲使日本企業的國內和國際證券融資的成本非常低。
1989 年秋天,美國和日本為解決兩國貿易長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布什總統的提議下,美日兩國就美日經濟結構問題進行磋商。面對扶搖直上的日本股票市場,美國在 1990年強烈批評日本股市由來已久的封閉交易和企業集團內部或同一行業內各企業相互持股的做法,要求日本企業改變相互持股的做法,並向日本提出具體要求:(1)將日本的銀行持股標準由5%降低到2%;(2)取消綜合商社不得持有製造業企業股份的限制;(3)強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制。
美國政府的這一招隱藏無限殺機,直指日本股票市場長期上漲動力來源。各公司相互持股是日本股票市場的主要特點,也是維持日本股票長期上漲的原因之一。如果日本採納美國的要求放棄企業相互持股這一做法,將使進入市場流通的股票急劇增加,股價會因此大幅度下跌。
在日本,企業間相互持有的股票一般都是長期持有,不會因股價漲跌而輕易丟擲,因此,企業間相互持有的股票一般情況下是不上市流通的。
特別是要求日本的銀行減持企業股票的要求十分險惡。在日本,銀行持有大量的股票,並且一旦持有都是長期持有,不會輕易丟擲。經過長期的大牛市,銀行所持股票的盈利非常巨大,一旦銀行拋售股票,日本股票市場必然崩盤。
美國的這一要求足以導致日本股票市場的大幅度下跌。在1990年上半年,美國的這些要求頻繁出現於日本各大主要經濟類媒體的頭版頭條上,給日本股市帶來了壓力。美國透過美日經濟結構問題會議釋出的這些資訊,使日本投資者理解到原來美國不希望日本股市長期居高不下,投資者持股信心開始動搖,有些對日美政策敏銳的投資者開始丟擲股票,股市出現下跌,而後演變成恐慌性出逃,現在日本股市就正處於暴跌之中,儘管有政府在護盤,不過相信國際金融機構的進入,全世界的大鱷衝擊,即使日本政府擁有再多的外匯儲備,也不能抵擋得住這麼多的資金吧!
1989年,日本東京證券市場還沉浸在“債權國行情” 中,股價繼續上漲。1989年5月,日本開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但日經225指數對此毫無反應地繼續上升。不過,經過分析我覺得,下半年日經指數的上漲有被人操作的嫌疑。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上漲的股票只是少數的日經225指數的成份股,大多數的股票在這段時間裡開始顯露疲態。
具可靠資料顯示,在1989年日本開始實施緊縮貨幣政策之後,經驗豐富的美國機構投資者一面繼續買進對日經225指數影響大的成份股,透過推動少數成份股的上漲,從而使日經225指數維持漲勢。與此同時,在日經225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拋空日經225指數期貨。
當在日經225指數期貨市場上積累了足夠的丟擲倉位後,開始大量丟擲對日經225指數影響大的成份股票,推動日經225指數快速下跌。同時,在日經225 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拋空,使日經225指數期貨快速下跌。這樣,股票市場和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相互推動,引發股票市場的恐慌情緒,導致兩個市場不斷下跌。
如果沒有外部破壞性的震盪,日本也許可能以緩和的緊縮逐漸實現軟著陸,但是日本沒有想到,這是一場國際銀行家不宣而戰的金融絞殺行動。美國人用大量現金去買,日本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雙方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