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2 / 4)

小說:重生回到1986 作者:沸點123

弄去?”

崔玉鳳這無意間的一句話倒是給李燕提了個醒,對呀,她怎麼就沒想到呢?k縣是個山城,別的沒有可有山貨啊!五月份開始,大批山野菜碌續上市,什麼刺嫩芽、大小葉芹、刺果棒、蕨菜等等,品種實是太多了。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提倡綠色食品,天然無汙染的山貨市場很快就會成為關注的焦點重心。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的物產就成為了當地人發家致富的門路。

用不了幾年,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商鋪門口就都會放些木板紙盒,上面寫著收山貨,各種野菜名字列在其中。有需要才有市場,正是因為大量的需求,才會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

隨著k縣旅遊業的發展,大批遊客湧入到k縣,當地的物產就成為了輸出的主力軍。後來有保鮮技術和大棚業的發展,一年四季吃到新鮮的山野菜已經不足為奇。在那之前,瞅準商機及早入手佔領市場,絕對是項頂不錯的買賣。

李燕最先在靠近客運站的那條街上租了個不算太大的店面,僱了人收賣山貨,剛開始她也沒找算賺錢,只是想開啟些知名度,平收低賣,賺取的利潤微薄。

因為地點關係,再加上這種經營方式,很快山貨店就打響了名號。這時候的山貨店並不起眼兒,開的人不是很多,誰都沒想到山上產的大把野菜也會有那麼多人來買。

李燕也知道,競爭很快就會到來,這種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買賣可以說任何人只要租了地方稍有些本錢就可以經營。需求量增大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會日趨嚴重。

這間山貨店只是打了個前哨,李燕志不在此,她打的是山貨經營者的主意。目前來看,不管是零售還是批發也好,走的都只是這種小店面,並沒有大規模的市場可供消費者來選擇,一旦成立了山貨集站地,那麼知名度將會成倍擴大,到時候形成固定模式,只要一有需求,第一個就會想到那裡。一方有更多的選擇,另一方客源大量增加,這對買賣雙方無疑都是件雙贏的好事。

上輩子k縣就有這樣的一個山貨大市場,生意火爆的程度單從每年商鋪租金成倍往上飈升這點就可見端睨。即便是這樣,那裡還是一鋪難求。

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李燕對於這塊的需求那是心中相當有譜。只不過那是幾年後的事情,她需要做的就是把這個事實提前到現在來實施。

在淩水通往縣城的這個方向,距離縣中心莫約有十公里的地方,那裡是成片的玉米地,再往裡延伸就是幾座不算太高的山峰。

李燕把山貨市場的位置就選在了這裡,大致圈出了六千平米的範圍,幾乎含概了這片玉米地的四分之三面積,右側是間隔稀疏幾十米遠才有一戶的居民區,再熱鬧也不怕會擾民。前臨交通主幹道,進出運輸方便。後背大山,空氣良好環境適宜,正應山貨綠色主題。

地址一選定,接下來就要著手整個購置計劃,首先要跟縣土地有關部門打交道,由政府出面以建設為名徵收土地。在當時來說,一畝地的價格遠沒有後來那麼驚人,補償款完全在預算範圍內。

不過涉及到方方面面,手續也較為繁鎖,好在這關係都運用得當,倒是節省了不少時間。既便是這樣,把土地使用權證拿到手裡時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了。

臨近七月份,山貨大市場正式開土動工。

整個夏天李燕都在忙活著這一塊兒,放了暑假以後幾乎是見天的往工地上跑。沒辦法,身邊的人都有事情幹,能幫上忙也是有限,自己的攤子當然得自己多出力了。

市場的工期並不長,差不多三個月就全部竣工了。

看著一排排嶄新的商鋪平房,李燕由衷覺得喜悅。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成,付出特別多的心血,這也是她開始賺錢以後出力最多的一次。

大市場這一落成,接下來就得開始招商了,電臺廣播電視,鋪天蓋地的一系列宣傳過後,前來洽談的人每天最少都有個十幾撥兒。這些李燕都不再去插手,全部由招聘上來的人員組成的招商部來執行。

幾百個鋪位想要全部租售出去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前景如何李燕心中有數,對此她並不著急。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本來這些鋪位裡原定計劃是一半份額給山貨,另一半給其他種類,可事實的情況看,疏菜水果海鮮這三類就佔去了一多半兒,可以算是異軍突起,山貨反倒不那麼突出了。

可不管到底以什麼為主,規模擱這擺著呢,人氣聚集慢慢的來,火爆那是早晚的事。

這時候已經是秋天了,正是大批蘑菇上市的時候。榛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