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發明的專利時代(7)
並不是所有服用鴉片者都那麼幸運。達佛林?克蘭德波依勳爵(1794—1841) 穿越愛爾蘭海從利物浦到貝爾法斯特,在蒸氣郵輪“馴鹿號”上用藥過了量;就在上船之前,他從碼頭附近的一個藥劑師那裡買了一些嗎啡片,吃了致命的量。有人懷疑他自殺,但是他的家人傾向於認為,從碼頭上傳來的“馴鹿號”上提醒的鈴聲,讓配藥的藥劑師慌了手腳,結果配錯了藥。當然,鴉片劑作為有意“自殺”的手段,其名聲人人皆知,因此,許多藥劑師只小劑量地賣,以防客戶自殺。1842年,查令十字醫院的一位醫生髮表了一個年輕人的自殺未遂事件。這個年輕人被女朋友弄得心煩意亂,吃了鴉片之後昏迷不醒,倒在索霍區一座大門口,後被人發現。他吃的鴉片,是多疑的藥劑師們迫使他不得不一點點從不同的店裡買來的。鴉片劑也與殺人有關。放蕩的法國醫師埃德姆-塞繆爾?卡斯泰大(1796—1823)用嗎啡毒殺了他的朋友希波里特?拜雷(1799—1822),與希波里特的哥哥阿古斯特?拜雷(1798—1823)分享遺產。接著埃德姆-塞繆爾又勸說他的同夥把贓產遺贈給他,然後也用嗎啡毒殺了他。在哈里森?艾恩斯沃斯的最暢銷小說《盧克伍德》(1836)中有一個臨終情節,描述皮爾斯?盧克伍德爵士正在做又長又明確的臨終遺言,令他夫人大為不滿。一個看護走進房間,發現她“像頭母老虎一樣瞪著他,那麼兇狠,那麼充滿怨恨和惡意”。她命令看護給男爵吃鴉片酊,結束一切。“‘給他鴉片酊’,盧克伍德夫人悄悄地說。‘這是藥瓶,這會減輕他的痛苦。’——‘哦,別,別!’皮爾斯爵士說,面帶恐懼,那種神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掙扎著要說活——‘不要鴉片酊——不要鴉片酊——讓我活,只要一會兒。’”
歐洲藥理學在19 世紀初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卡斯泰因使用的嗎啡片才剛剛上市。這是幾個狂熱的法國年輕人和一個怪癖的奧地利人研究生物鹼取得進展的結果。1803年,法國生產藥劑師吉恩?佛朗索瓦?德羅森開始生產一種商品名為德羅森鎮靜劑的鹽,含有後來被稱為那可汀和(少量)嗎啡的生物鹼。他的同胞阿曼德?西格溫(1767—1835)第二年分離出鴉片的有效成份。然後,弗裡德里克?威廉?塞特納(1783—1841) 使用德羅森的鹽開始研究生鴉片的構成,旨在分離出鴉片催眠的成分。塞特納是漢諾威一個藥師的助手,他在工作中偷空用原始工具進行試驗。透過這些手段,他分離出一種白色晶體。1805到1806年他報告說,這種晶體比鴉片更有效。他把這種晶體命名為“嗎啡”,引喻希臘睡夢之神墨菲俄斯。塞特納酷愛武器,到了痴狂的地步,後來痴迷於一種生命元素,他稱之為“發育完全的個體”,還痴迷於一種關於陽光寒冷的理論。部分是因為人們討厭他的怪癖,花了10年時間,到1817年他的發現才得以發表,他的有關嗎啡的重要性才受到世人的關注。從那以後,被稱作嗎啡的塞特納生物鹼被譽為功力是鴉片10倍的藥物。在這期間,法國醫師佛朗索瓦?麥根迪埃(1783—1855) 1809 年開始研究植物藥物的毒作用。得益於改進的技術和更精確的分析,“傑出的麥根迪埃”,布林沃-利頓這麼稱呼他,成為19世紀最有影響的生理學家之一。他是卡斯泰因案子的專家證人之一。他翻譯的《幾種新藥方的配製和使用方式手冊》(Formulary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Mode of Employing Several New Remedies;1823)提高了英國醫學界對嗎啡作用的認識。他的同事,皮埃爾-約瑟夫?佩利提埃(1788—1842)從毒品中分離出完整系列的重要活性化合物,包括吐根鹼(出自吐根的根,1817),馬錢子鹼(發現於聖伊納哥豆的生物鹼,1818),奎寧(1820年在金雞納樹皮中發現的生物鹼)和咖啡因(1812年,出自咖啡和古柯豆、茶葉和可樂果)。
皮埃爾-吉恩?羅比克(1780—1840),巴黎藥劑師和化學家,生物鹼那可汀和可待因的發現者,完善了嗎啡的提取過程。這種新物質被用作有效的止痛劑,還被用作鴉片癮的治療手段。托馬斯?莫森(1800—1874)是倫敦一位零售藥劑師,他曾經在巴黎學習過。受麥根迪埃和佩利提埃發現的影響,1821年他開始在自己位於法靈頓大街店鋪後面的客廳裡生產商業嗎啡。達姆施塔特藥劑師海因裡希?伊曼紐爾?默克 (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