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心裡對伍子胥失望之極,但不忘朋友之義,便派人勸誡伍子胥說,“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指責伍胥報仇太過,失君臣之義,雖一時得逞,但也會遭到上天的報應的。然而伍子胥,並沒有聽進去,還以復仇事為自己辯解:“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倒行逆施”固來源於此,竟從伍子胥口中說出。
申包胥見伍子胥無悔意,吳軍也無回轍之意,遂入秦求救。
為何選擇秦而不是其它國家呢?在楚集中對付吳國之後,中原諸侯就以晉為盟主,而晉與吳同為姬姓之國,又與晉約為婚姻,吳又是當時晉聯吳攻楚的與國,而楚向來是晉的戰略競爭者,所以,晉是不可能的。在中原諸侯中,只有兩個國家不大服晉,一是西邊的秦,一個是東邊的齊,兩國與楚國一樣,與晉互不相服,都與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在晉楚中原爭霸的時候,楚與秦、齊常結成聯盟。齊當時的齊景公,而齊當時的外交政策是傾晉的,因為,當楚已無力與晉爭霸時,晉在中原一極獨大,齊也不敢違晉。這一年春,齊還參加了,周劉文公與晉主導的召陵之會,以謀伐楚。因而齊也排除在外了。剩下了,只有秦了。秦與楚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