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不行。

阿玉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為了自保,不安之下做的準備,一下子就收攏了張三丰和張無忌兩個人的感動,這絕對是阿玉沒有想到的,當然他也不會傻的去解釋,反正這對於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想來以後張三丰在教導自己上會更用心,而張無忌到了以後位高權重的時候,對於自己也只有更加恭敬的份。

而另一邊的常遇春在張三丰收功,張無忌有所好轉後,也好奇的打聽了一下張無忌的病情,聽到是朝廷的人乾的,立馬附和著大罵了一通朝廷,說起這蒙古人欺負漢人孩子,更是列舉了無數的例項,說起這天下孤兒無數,說起被蒙古人隨意踐踏致死的孩童,立馬引得眾人都心裡熱血沸騰,忍不住想要找個蒙古人來砍上幾刀才好。

也正是他這樣的敘述,倒是讓張三丰對於明教反抗元人多了幾分讚賞,不論他心裡對明教有多少隔閡,多少的避諱,從漢人的角度來說,他們能站出來殺蒙古人,給漢人百姓報仇,還是很讚賞的。這不但是要有勇氣,更需要毅力,看如今天下到處起義不斷,就知道明教在這方面付出了多少。

再加上阿玉先頭說起的那一句漢人,那一句族人,張三丰對著常遇春也難得的和顏悅色起來,當然常遇春能對著張三丰和阿玉說這麼多,也正是因為有了阿玉那一句族人的話,讓他覺得自家和武當其實還是有溝通的可能的,武當比那些個假清高的人強了許多,至少人家分得清什麼是自己人,這是他行走江湖以來難得遇上的,自然更想多得到些認同,說的也就更多了些,不然你看看原著,常遇春除了不願聽張三丰的勸,轉投武當之外還說了什麼?抱怨其他人的不理解?這是常事,誰處在他的位置上都會抱怨,可關鍵是他從沒有說過自己為什麼加入明教,也從沒有說為什麼而戰。

任何人之間其實從陌生人到熟悉,到朋友,所白了就是一個溝通深淺的問題,常遇春覺得武當是屬於能夠溝通的,自然越說越多,而說的越多,交流的越是多,雙方自然更加熟悉,親近起來,在聽到了張無忌的病情後,雖然常遇春已經不需要在去找胡青牛治病,可是這個時候卻依然想起了這麼一個人,也許能對武當有所幫助,也算是報答了武當收留周承志和救助自己的恩情。

當然這有阿玉在面前他也不好說什麼胡青牛醫術比阿玉好之類的話,畢竟阿玉的醫術他也是親身感受過的,就在剛才,不過是一盞茶的功夫,自己的傷勢就好了大半,只要好好休養,說不得連個病根都不會留下。想想原著中常遇春因為張無忌沒能及時得到治療,最後在張無忌的試水中一下子減少了四十年的壽命和如今比起來,那才是真的賺到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不過他早亡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最起碼沒有了朱元璋後來的鳥盡弓藏下毒手的迫害,這要說起來,還真是不知道是好是壞了。

當然這樣的事情,不是阿玉去考慮的,如今的常遇春不過是二十出頭,距離朱元璋毒殺功臣不知道還有多少年呢,阿玉那個時候估計早死了,那裡有這樣的功夫去管這些事情。只是沒有了常遇春以自身傷病不治交換張無忌治病這事兒估計也懸了,誰知道這個時候的胡青牛是怎麼想的,萬一耽擱了劇情,他以後可就沒有了金手指的幫助了,好在阿玉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從一開始他就想好了對策,這個時候拿出來正是時候。

他不過是細細的想了想,當然這個想想也有些做戲的成分,轉身拿了紙筆,把張無忌的病因,治療的前後,方法,取得的效果都一一寫了下來,甚至還寫了一些自己對於這個病症的諸多想法,還有很多相關的可能,更少不了一些其他探討性的詢問和請教,然後對著常遇春說道:

“胡先生的大名我是早就知道的,只是因為胡先生的規矩,我也不好貿然上門求教,如今倒是個機會,無忌這個病症也算是奇特,沒有什麼徹底治癒的法子,所以我想請常大哥走上一趟,將我這治療的過程給胡先生看看,請胡先生指點一下我這個後學的醫術,麻煩你了。”

不說讓胡青牛給明教以外的人治病,而是說發現了奇特的病症,同行間進行醫術交流,用這個說辭,徹底的避開了所謂的明教不明教的壁壘,這就是阿玉想出來的法子。

聽了阿玉這麼一說,張三丰第一個眼神亮了起來,這不是武當和明教有什麼牽扯,而是自己的弟子是個醫痴,想要找個前輩探討醫術,這理由很正當,很強大,就是拿出去別人也沒法子說嘴,難不成連醫術探討也錯了不成?這江湖中多一個神醫,對於江湖人可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阿玉如今才幾歲?那些個江湖人說不得就有什麼時候會求到阿玉身上,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