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山村,周圍都是山,周圍的山上主要種植的是毛竹。環境比較優美,不過由於交通不便,運輸成本比較高,這裡的毛竹也沒有形成太大的經濟效益,無法給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節目繼續,趙文斌的團隊考察了整個費山村之後。和整個團隊開始商討具體扶貧方案。資金只有一千萬,必須要合理的使用這一千萬把整個村子的經濟帶動起來。
所以這些錢,容不得一點浪費。每一分錢都必須用在最緊要的關頭。別看一千萬聽著不少了,但是真的使用起來的話,並不能幹多少事情。
“首先確定的是要解決交通問題。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其次是村裡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要因地制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趙文斌坐在哪裡認真的說道。這一刻趙文斌不在是一個明星,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村長。
“咱們費山村資源並不太豐富。但是有一點卻可以利用。那就是咱們的青山綠水。俗話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只要好好利用,好好保護。他自然會產生經濟價值。經過我們商討,我們確定了幾個方案。”
趙文斌的話讓所有人都一臉的好奇。看節目的觀眾也也好奇了起來,不知道你趙文斌要如何開發費山村。
“首先,咱們要修一條路。因為資金有限,所以咱們不需要修的太寬。五米就可以暫時滿足。其次,利用咱們費山村的資源。特別咱們後山的湖泊。我們拓寬上游的入水口,然後從湖泊下游開鑿一道人工渠到這條河。這樣一來咱們的湖泊就成為了活水湖。在湖泊的兩端用網攔截……”
趙文斌的第二個建議就是利用青山綠水,搞旅遊開發。而這個旅遊開發的資源就是後山那個湖。這個湖面積不小,而且在幾公里之外,就是一條大河。如果開通兩條人工渠,就能讓整個湖泊變成了活水湖。
這樣一來,這個湖就變成了寶貝。養殖一些魚苗,開通垂釣產業。把喜歡釣魚的人吸引過來,這就相當於引來的客戶群。而周圍再弄上農家樂,弄上民俗。
同時山上種植的竹林可以搞生態養殖,伴隨著趙文斌的介紹,費山村領導班子眼睛練了起來。觀眾們眼睛也亮了起來,對於村子的變化,大家也充滿了期待。
確定好方案,這邊就行動了起來。有錢在哪裡,其他事情就好解決了。龍騰集團直接提供施工隊,幫助費山村修路挖湖。而村民們也沒有閒著,在趙文斌的帶動下。一個個都親自下手,來讓自己的村莊變得更加漂亮。
“這是費山村的商標。已經註冊好了。還有費山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看這裡,所有村民都是股東。我們把費山村所有的山地集合起來。按照每家每戶的山地面積進行股份劃分……”
鏡頭下,趙文斌展示了幾個東西。首先把費山村的商標註冊了下來,並且成立了公司。所有的村民都是股東,大家按原來資產比例進行股份劃分。也相對公平。
不僅如此,經過所有村民同意,整個公司他們託管於龍騰集團旗下的職業經理人進行管理。沒有讓村幹部進行管理,避免了內部腐敗。不過村民有監督的職責。
對於龍騰集團,這些村民還是非常相信的。畢竟這些扶持資金都是龍騰集團出的。對於支出的每一筆資金,都有非常詳細的記錄。
影片在繼續,村裡裡的人在忙碌。存在也在鏡頭下不斷的變化。
“大家好,經過半年的忙碌。費山村的第一期扶貧工程算是有了初步成果。現在就讓咱們跟隨者咱們的趙村長的腳步一起去看看新的費山村是什麼樣子吧?”
鏡頭下,記者跟隨者趙文斌出發。首先是進入費山村的路,原來破舊的小土路已經變成了五米寬的石板路。
“這條路本來是計劃我們自己修的。不過後來國家有政策。就是村村通專案。當地政府就幫我們費山村修了這條石板路。”
趙文斌笑著說,新的石板路可以讓車輛自由的透過。五米的寬度雖然不算很快,但是完全可以錯開車子沒有任何的問題。
進入費山村,整個費山村完全變了一幅樣子。原來戰亂不堪的費山村不見了。映入眼前的是一棟棟整齊的,充滿山村特色的房屋。一棟棟中式院落整齊的排列著。
“這是我們的新村,全村268戶人家全部搬遷到這裡。都是自願搬遷的,這些房子是我們找的專業人員進行設計。村民們自己自己幫忙建設的。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原來舊房屋的材料。”
趙文斌笑著說,鏡頭下出現回憶的一幕。所有的村民被趙文斌說動。整體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