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拜火教徒 作者:沸點123

峰頂。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公元598年),太宗李世民降世在他們回太原的路上。剛到太原,便有一遊方道人拜訪,說這嬰兒將來必救世濟民,遂取名“世民”。爾後,道人又贈予李淵一書:《開元典論》。李世民從書中逐漸悟出了開國之道,便是這一書,給予李世民打江山很大的幫助。

可惜的是,《開元典論》大部分內容講的是如何打江山,治國方面卻談之甚少。但照那道人所說,這世間必還有一部講治國之道的寶典,道長留詩曰這部寶典必出“純陽”。於是太宗登基後派人四處尋找叫純陽的地方或人,終無果。後來的君主皇子都已忘卻此事,唯有一人卻注意到這一伏筆,那便是皇子李隆基。李隆基當時只有十五歲,正是武后當權,皇子們提心吊膽,只能乖乖待在宮裡讀書,李隆基卻暗下決心要把這一典論找到,遂偷偷派親信四處打聽。

在一個意外中,李隆基查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有一進士中榜後卻立刻辭官,他名呂洞賓,號純陽子。李隆基隱隱感覺到此人便是詩中所提的“純陽”,便讓人四處尋找這純陽子。奇怪的是這純陽子卻自己飄然上門了,給李隆基送來一本《大統典論》,講的全是治國之道。

但好景不長,李隆基獲悉,武則天手下一密探狀告李隆基欲反武后。武則天不假思索,立刻派她最信任的神策軍侍從暗中處決李隆基,但那侍從卻反過來被李隆基和純陽子殺死。李隆基知道瞞不過去,便主動負荊請罪,並在眾大臣面前獻上《大統典論》,慷慨陳詞道:自己正要獻上《大統典論》,半夜卻有人來盜,不得已殺之,後才發現是神策的人。武則天無計可施,此事便不再追究。

這武則天本來就好拜佛主、神仙,見到純陽子肯定不會放過,便要他為自己祈福。純陽子也不推辭,遂為武后(實則為大唐江山)祭天,又留在宮中講道兩日,武則天非常滿意純陽子,對他大大嘉賞。李隆基趁此機會向武則天提議:為純陽子在京城附近建座道觀,好天天為皇室祈福,以後皇上或者**去進奉時也會更方便;而且純陽子是得道高人,若不好好對待,實是朝廷的損失。年老的武后沒有考慮過多,只盼自己延年益壽,焉有不允之理?呂純陽對於這些宮廷鬥爭倒也不排斥,欣然答應。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呂洞賓在朝廷支援下,於華山建立純陽觀。玄宗即位後,純陽得到更大的發展。

這便是華山純陽教。(注:此資料出於劍俠情緣三,各位大大看看即可,可別冤枉我抄襲哈!藉此在向金山工作室以及西山居的全體人員致敬。)

純陽教分為劍宗以及氣宗兩脈,鎮教寶典《鐵劵丹書》相傳乃是八仙之一的純陽子呂洞賓所留,在江湖素來神秘非常,被百曉生神功譜排為十大神級武功絕學之一。現任掌教華陽子歐陽雲逸屬氣宗一脈,修《紫霞功》,參《北冥劍氣》,一手‘萬劍歸宗,紫氣東來’名貫江湖武林數十載,與其餘四峰真人華風子李唯風,華雲子江鶴雲,華玄子劉超玄,華虛子楊乾虛合稱‘純陽五子’。

氣宗一脈,一般身著青白武士歸魂道袍勁裝,頭戴珠翼歸魂鐵貫,背插鎮魂長劍。而劍宗,則一般身著藍白武士否泰道袍勁裝,頭戴否泰青銅高冠,背插泰虹長劍。俱都手提浮塵,掐著印訣。這也是他們行走江湖時通常的裝束,在純陽教,每名弟子修的十年道法,練得十年劍術,便會下山行走遊歷,磨礪道心,這點和蜀山劍派差不多。

狼柏楊披著丈長火雲披風,懷揣巫法無天的書信騎著蹄踏從長安到華山,一路神清氣爽的來到華山腳下時,便看到無數弟子或是香客往來。遙遠處白雪皚皚,雲氣環繞仙山,只道好一處人間仙境。

他並沒有穿半身甲,也沒戴兵器指虎以及鏈子鏢,倒是兩隻鐵筒一如既往的掛在後腰。

帶順路上山時,他在想:“自己可能已經喜歡上中原,這裡的風俗祥和,氣候宜人,比之西域之地彪悍的習俗,惡劣的天氣不知道強多少倍,連村落間小溪里長著山歌的洗衣村女,都是那樣有靈氣。聽說越往江南走,越是美不勝收,到了江南揚州便再也不想走了。現在想來,確是如此。改明兒如果西域呆不下去,討個在中原的差事做做到也不錯。”

隨即又想到:“事事不如人意,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性命活到那一天。”

順路上山,終到純陽觀玉清殿前山腳。此時真有兩名扶劍提塵的道童迎路站立兩旁,左側一塊老大的青石上,硃砂篆刻‘純陽教’三仙字。

狼柏楊下得馬來,上前抱拳與二位道童道:“拜火天煞狼柏楊,有要事求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