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淘幾本,深覺只有捧著紙質書讀,那才叫讀書。
書房不算小,卻被幾面大書架佔得滿滿的。靠近窗戶的,是一張頗具古韻的書桌,桌後面是一張大班椅。桌子上有一臺電腦,還零散放著些文具、紙張。桌邊歪歪擺著一本書,細看下是一本《通往奴役之路》,顯然是主人急著離開來不及放回書架原處。
哈耶克也是陶嘉然很喜歡的一位學者,他的書陶嘉然也讀過幾本。既然閒著無聊,陶嘉然索性就坐下來,翻看那本書。突然眼前一晃,一個片狀的物事從書頁中飄落。
陶嘉然以為是書籤,忙低下身拾了起來。原來是張黑白照片,看質地顯然是有了些年頭。等到她看清照片上的人,她渾身的寒毛都豎起來了——那個人,那個女人,和她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照片上的女人,或者說女孩,不過十六七歲。如果不是那黑白的底色、頗具年代感的穿著,以及照片本身的歲月痕跡,陶嘉然甚至會誤以為那是自己初中或者高中時候無意拍下的一張照片。
太陽緩緩落山了,窗簾遮住了陽光把陰影投射過來,光線暗了下來,那張黑白張片更顯年代感,陶嘉然甚至從那暗淡的黑白色中察覺到一絲說不清楚的憂傷。她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那種穿越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