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明史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幾次按四舊傳統觀念被廢除,改革開放後,又恢復了幾千年的傳統習慣。
中國人過春節,歷史悠久,源淵流長,它可以追朔到春秋乃至於夏商和遠古,這個習俗歷經了滄海桑田的沿變,伴隨著人們走過了黑暗、光明與風風雨雨。不管是時代的變遷還是朝代的更替,過年的習俗,不但保持了下來,而且還有更多的豐富與發展,它既是中國人傳統文化,又是文明發展的見證,從而維繫著民族的和諧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是四季中的花季,而春節既是一年的開始,又是春季的第一天,春季的第一天被稱為春節,老百姓稱之為年下,文化人稱之為新年,春節的這一天是人們最快樂最熱鬧的一天,也是人們在度過三個月的冬季休閒和寒冷之後,迎來的新年第一天。過了春節後,人們就要準備新一年的春耕勞作,進入繁忙勞頓的季節。因此,在春節的這一天,人們盡情的玩耍,歡唱,辭舊迎新希望迎來一個風調雨順的新年。過年的風俗很複雜,除夕的夜晚,人們放過鞭炮,就是吃年夜飯,吃過年夜飯就是玩耍,守年夜。為迎接新一年的到來,請了老天爺、關爺、財神、火神爺等諸位神仙,為家人保佑,為家庭祈福。在農村的習慣中,家家戶戶在春節的這一天都要早起,看誰家起的早,只是搶財。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向諸位神仙上香,放鞭炮,上香是向上帝神仙們祈福,放鞭炮是驅逐上一年的晦氣,迎來新一年的喜慶和好運。放過鞭炮後,不管餓不餓都要做年飯下水餃,這一頓飯做的越早越好,叫搶年飯。家家戶戶比著搶吃年飯,吃過早飯後,就開始了春節一天的生活程式。人們陸陸續續向村子裡的土地廟和龍王廟燒香、燒紙錢,之後,之們就開始了竄門拜年磕頭,拜年磕頭是向親屬中的近門磕頭。隨後,近門的人結成拜年的大小隊伍,開始在村子裡排門磕頭,到了每家後先是向對方家裡的祖先神位上磕頭,之後就是向活著的老年人和長輩磕頭,向同輩的是哥嫂們磕頭。這是一個禮節,春節的這一天,大街小巷充滿了來來往往的拜年人群。見面時相互打著招呼,有的在街上,路口遇見長輩人,跪下就磕頭,整個街頭巷尾充滿著歡樂喜鬧的氣氛。時到中午,人們各自在家裡吃初一的團員飯,大年初一這一天,團員飯是沒有外人進入的。家庭團圓都是自己的人,所有的人都在家裡吃團圓飯,不能出去,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初一這一天,自己的水也不能讓外人喝,否則,家人在修房蓋屋時會遇上連綿不斷的下雨天,因此,老年人很計較別人喝自己家裡的水。後來人們的交往多了,這個習慣也有所破例。春節這一天過後,人們開始走親戚,竄門,這是一年之初親戚的友好往來與溝通,也就是向親戚家的親人們磕頭。
提起磕頭,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習慣,建國後,曾幾次歸類為來迷信和四舊多次被禁止。磕頭的習慣也時興時停,尤其是文革時期,村幹部們會對著喇叭吆喝嚴禁磕頭,因此,建國後的拜年磕頭也斷斷續續。
其實,新年磕頭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四舊,它僅僅是一種民族的傳統和歷史文化,也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誌與象徵。同時也有著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意義,拜年磕頭不但是一種禮節,更是一種晚輩對長輩的尊重與禮貌,更重要的還是一種製造過年氣氛和諧環境的手段。在一年之中,不管是近親,鄰居相處之中少不了磕磕絆絆,形成許多矛盾和摩擦,有的相互不搭腔不說話,有的還因為利益衝突就結成了解不開的矛盾疙瘩,新年磕頭是一種和解的途徑和辦法,兩人之間有了矛盾,誰也不願先開口說話承認自己的錯誤,矛盾越來越大。而到了春節這一天,假如兩個有矛盾在竄門拜年時,晚輩向長輩的,年齡小的向年齡長的主動去到面前跪下磕一個頭,不用多言,對方會禮貌的雙手將其拉起。這時,雙方不用解釋,往日矛盾的原因和責任會自動的相互原諒,一個頭表明結束來過去,一切從頭開始,不在計較過去的是是非非。不在根究過去的責任與過錯,假若這種方式放在其他時間,雙方會各自敘說各自的道理,弄不好雙方會激化矛盾,效果會使得其反。而放在春節這一天,僅僅一個頭,就能化解一切,因為這一天沒有時間細分解過去的怨恨,二來是對前來磕頭的人,從心裡感激,即使矛盾時會怪對方,此時也不會根究對方的過去。所以新年磕頭有著很深的意義。在農村,大部分鬧矛盾的人都是利用春節拜年磕頭的機會進行和解,握手言歡,這一點老年人深知其中的道理。
對於拜年時磕頭來說,人們把它們作為一種尊重,禮貌,達理的標誌,其實也不盡然,這是一種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