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還有很長時間。
只可惜,在華夏大地以後一千多年中,時不時就有的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並沒有出現過對這種戰法的繼承和發展的場景,那就只能說是近代歐洲軍事家們的鼻祖。
以相同的招式,梁睿迫使始州(今四川省劍閣縣)守將敬豪也投降。
這應該是第一階段的階段性成(戰)果。
………【第三節 順打(24)】………
劃分的標誌是,梁總司令是從外圍,打入敵人的根據地了。
反對派軍隊最後的勢力,其總指揮王謙,從前成的情況來看,其對禦敵於根據地之外的打法,嚴重消耗了自己的有生力量,但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所以繼續進行頑強防守,是系關其旗幟還能打多久的重大路線問題。
本著對犯錯誤的同志不要一棍子打死的態度,特別是對打了敗仗的同志,不要光看他打了幾次敗仗,重的是要看他忠不忠於反對派的事業。
於是,王謙總指揮,又命令從利州前線不打就跑,也就是實施戰略總退卻的高阿那肱,達悉惎,據守開遠(今四川劍閣縣東北)險要之地,阻擋住梁睿大軍的前進步伐。
但梁總司令對此卻胸有成竹,他對將士談了自己的想法,他因此
應該算是最早搞是軍事民主的古代軍事家之一,他說,敵人據關守險,要想擋住我們,但我們將出其不意,打敗他們。
將士們對梁總司令的話,深信不疑,因為跟著梁總,總是打勝仗,這一點,是敵我雙方,都公認的,儘管梁總沒說怎麼個出其不意,這是梁總留的心眼,因為還是要講究軍事是有機密的。
於是,第二階段戰役經周密計劃,在作戰會議上宣佈:
第一,大將軍宇文進兵巴西(今四川綿陽),大將軍趙達率水軍入嘉陵江,兩軍從側翼威脅敵軍,並迂迴於敵後。
第二,由部將張威、王倫、賀若震、於義、韓相貴、阿那惠等,各自率部,擔任正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