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你要說:‘媽媽,我想喝酸奶,請您幫我拿,好嗎?’”

米雅重複了一遍這句話後,媽媽才去拿了酸奶。

等米雅喝完,轉身去玩時,卻被媽媽一把拉住說:“還沒完呢!”

米雅瞪著大眼睛說:“完了,喝完了!”

媽媽說:“你還沒有說聲謝謝呢。”

“哦,還要說聲謝謝?”

“當然啦,別人幫你做了事,你怎麼可以不說聲謝謝呢?”

這位母親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訓練女兒學會使用文明語言的。

或許,現在仍有許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失禮”而頭疼。週末,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對女兒說:“快向叔叔和阿姨問好啊!”但女兒只用眼角的餘光輕輕地瞟了一眼滿是期待的母親,隨即,就轉身回自己的房間了,留下尷尬的父母與客人。

如此失敗的教育範例,看了真讓人心寒。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呢?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父母們有所幫助。

■ 我們先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孩子的禮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後天培養的。孩子禮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

孩子生來喜歡模仿身邊的事物,於是,爸爸媽媽就成了他們最直接的模仿物件。我們身為父母,即使是面對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要做到講禮貌,這樣,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 不要在有客時,把孩子打發到旁邊

許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爸爸媽媽覺得家裡來了客人應該把孩子趕回自己的房間,不讓孩子在中間添亂,或者讓孩子自己去一邊玩耍,不予理會。

殊不知,為了這片刻的安寧,我們已經在不經意中剝奪了孩子參與社會交際的權利。而這一不經意的舉動,也傷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 將教條變為真實的生活場景

我們千叮萬囑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但是,只用說教的形式很難讓孩子記憶深刻。就算記住了,在真正需要說出口的時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們要適當設定真實的生活場景,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這樣,既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又能給孩子一種真實的生活體驗。

■ 不要強迫孩子向陌生客人問好

不要因為孩子小,我們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齡再小,也有他獨立的思維空間。

許多父母,在家裡來客人時,會強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問好。如果孩子拒絕,得到的就是一陣生拉硬扯。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絕對錯誤的,這種強迫的方式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培養孩子懂禮貌的習慣要從小做起,並且在一開始就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現在仍舊沉默靦腆,請爸爸媽媽們不要著急,因為,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經歷漫長過程的。

我們身為父母,應該以足夠的耐心來引導孩子。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後,我們的寶貝也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禮貌標兵”。

傳統美德:孝敬父母(1)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親情也是眾多情感中最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種情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們的教育前提。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傳承孝順的美德。可是現在的“新一代”,為什麼將這種觀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錯呢?怎樣讓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

首先,我們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樣孝敬父母的,看看這一美德在那個時代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湯藥,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嚐。

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親嘗湯藥”的故事。可是,對於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