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暴增的情況下卻絲毫不見窘迫,有條不紊地將嶺南與巴蜀兩地消化吸收融入自身體系。
秦歷四年五月,又經過一年養精蓄銳的大秦再次嶄露獠牙,獵物則是與秦、唐並立鼎足而三的河北夏王竇建德。寇仲分以裴仁基、杜伏威為帥,一路由海路突入竇建德後方,奔襲其老家樂壽,另一路則強攻其河南諸地。而寇仲自己則親提包括“天龍近衛”在內的五萬大軍渡過黃河直撲其都城洺州。三路大軍兵鋒所至猶如破竹之勢,斬將奪關長驅直入。竇建德終是一代雄傑,在此逆境下竟轉守為攻,親率大軍七萬迎擊寇仲,打的卻的擒賊擒王的主意。可惜此時的寇仲業已完成他將刀法入兵法的宏願,用兵便如他的“井中八法”一般,天馬行空,令人難以測度。決戰之日,寇仲先是以騎對騎,正面擊潰了竇建德倚為殺手、由三千騎兵組成的“河北衝陣”。竇建德自起兵以來,看似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風光無比,其實卻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對手,更未打過一場象樣的硬仗,驟見大秦強軍之兇悍,夏軍士氣一時跌落到極點,陣腳鬆動。寇仲敏銳地把握住戰機,悍然下令突擊,自己親率半數“天龍近衛”衝鋒,主力繼進,直撲夏軍。竇建德未料到秦軍初戰當日便全線壓上,措手不及,倉猝應戰,夏軍且戰且退,由於其素得將士擁戴,拼死抵抗下卻也暫時阻住秦軍攻勢。後方壓陣的徐子陵率見進攻不利,便偃旗率另一半“天龍近衛”突入夏軍陣營,在陣後打起大秦雙龍戰旗。夏軍士卒不明就裡,皆以為大營被佔,再無戰意迅速崩潰,秦軍追擊30裡,斬首3000餘級,俘5萬餘人,竇建德亦於慌亂中墜馬遭擒,河北遂定。
同年六月,李唐有變。晉王李世民稱太子李建成意欲弒父謀反,於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伏殺李建成。據聞是日“散真人”寧道奇與“慈航靜齋”掌門梵青惠曾親自出手,雖未開殺戒,卻將李建成手下的大半高手生擒活捉。隨後,唐皇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兩月後李淵復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固辭”,李淵不許。次月,李世民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改年號為“貞觀”。
同年中秋月圓之夜,“陰後”祝玉妍與“邪王”石之軒決戰於洛陽皇城之巔。“天龍近衛”盡出,禁絕任何人觀戰。是夜,洛陽上空風雷之聲大作。次日天明,皇城太和殿盡毀,兩大高手卻已杳然無蹤,自此未現人世。
秦歷六年,大秦以李唐曾陰謀伏殺帝師龍一,遣使責李唐交出主謀師妃暄。唐皇不允,秦發兵五萬攻唐,唐軍還擊,雙方互有勝負。
秦歷八年,秦帝寇仲率大軍30萬伐唐。唐皇李世民亦起兵20萬迎擊。雙方會戰於關中平原。唐軍失利之時,突厥可汗頡利親率金狼軍五萬參戰。秦軍促不及防,大敗,折兵七萬餘,回師。
次年,李唐正式宣佈與突厥結盟,並迎娶頡利可汗侄女、公主阿史那雁為妃。
秦歷十年正月,大秦帝師龍一破關而出。聞突厥與李唐勾結攻秦,大怒,孤身北上,出山海關進入大草原。三月,決戰“武尊”畢玄於燕原集,激戰半日,殺之。此後,一路橫掃草原群雄,斬殺突厥“龍捲風”突利、靺鞨“龍王”拜紫亭、蒙兀室韋的別勒古納臺與不古納臺兄弟、回紇的菩薩、契丹的阿保甲……當龍一心滿意足施施然返回中原後,一直心驚膽戰地藏身於十萬金狼軍中不敢現身的頡利聽著一個個一向被他視為潛在威脅的青年才俊死亡的訊息,心中卻是半絲喜悅都沒有,只是仰天哀嘆道:“龍一一人,折盡我草原百年英雄氣!”遂將支援李唐的金狼軍盡數撤回,一人一騎也不敢駐留中原。
秦歷十二年,秦帝寇仲復起大軍30萬伐唐。李唐前番與突厥結盟,雖擊敗大秦卻喪失人心,今番寇仲挾乃師橫掃草原群雄、迫使一代霸主頡利龜縮不出的餘威而來,兵鋒所向,勢不可當。漸與李世民離心離德的李唐諸將紛紛倒戈,寇仲大軍直逼長安。
秦歷十三年,長安城破,唐皇李世民自盡與皇城太極殿,李唐覆滅。其間“散真人”寧道奇與“慈航靜齋”掌門梵青惠曾出手試圖刺殺寇仲,卻為隱身軍中的龍一所阻。三人激戰一晝夜,寧、梵二人為龍一重傷生擒。
秦歷十五年,割據各方的殘餘勢力或降或滅,天下盡歸大秦。
秦歷二十年,秦帝寇仲使宋缺、跋鋒寒為帥,率鐵騎八萬遠征突厥。這老少兩大狠人幾乎用突厥人的血將整個草原染成紅色,三年後,滅突厥一族,生擒頡利而還,大草原正式歸入大秦版圖。
秦歷二十五年,擴編後達到七萬的大秦海軍“拓宇軍團”,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