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1 / 4)

小說:世間自在仙 作者:九十八度

這五個人,分別是馬文才、梁山伯、傾笑影、霜飛天、攀迦五個人。

乃是先於陳夫子、陸先生、王夫之三人拜入了楊晨的門下,是三人的師兄。

五人看到三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成了自己的師弟,又見到他們向著自己等人行禮,一個個的拿捏住自己的精氣神,十分的緊張,生怕有所差池,讓人看不起,丟了自己的師父的面子。

相互見禮之後,陳夫子、陸先生、王夫之在前,引導著當世聖賢楊晨,進入陳家大院中,陳家大院中的許多奴僕,都立即跪了下來。

楊晨眉頭微皺,“我不喜如此大禮,以後切莫如此了。”|

然而,此時卻有人高聲反對,弩張劍拔,場面一時變得有些失控起來。

第574章:伏道客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就見一位高冠博帶的讀書人,身材碩長,面容清瘦,長笑而出,朝著當世聖賢見禮。

“天華狂生伏道客,見過楊師。”

這人不卑不亢,給楊晨行禮,但是語句鏗鏘,猶如刀劍,言語之間,吞吐天下,氣勢十足。

“尊卑有別,貴賤分明,他們都是陳府的下人,身份低賤,見了我等,理應跪拜相迎,這是大禮,楊師怎好不喜禮節。”

不喜禮節!

這可是一個大帽子,一旦被扣到頭上,一輩子都摘不下來。

楊晨淡淡一笑。

而附近的讀書人,聽到了伏道客的名字之後,一個個的臉色鉅變,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狂生,乃是天華府十大才子之二的人,才華高絕,雖然沒有文位,但是名聲廣大。

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思想。

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

受到了當今諸國的禮遇,有經天緯地之才。

很多國家,都曾邀請過伏道客出任自己國家的宰相,卻被伏道客一一拒絕,在他看來,自己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他要博讀群書,完善自己的思想,寫出屬於自己的傳世經典,成為聖賢一樣的人物。

聽說渭城出現了一位當世聖賢,立即動身前來,準備見識一番。

“伏道客是當世有名的儒道真修,有他出手,當世聖賢楊師,有些麻煩了。”

很多人,都曾從當世聖賢楊師的傳世鉅著中,有所受益,不忍讓當世聖賢楊師受窘。

陳夫子、陸先生等人,見到伏道客為難楊晨,就要上前,替自己的先生說話,楊晨搖了搖頭,阻止了他們,而是到了伏道客的面前。

“是你說的,尊卑有別,貴賤分明?”

“你覺得,這樣的話,是對的?”

伏道客點頭,“當然是對的。”

“既然你覺得是對的,我也就說一些,或許有些驚世駭俗。”

伏道客道,“你儘管說,我洗耳恭聽,要知道,沒有了上下尊卑,就是禮樂崩壞,怎能為聖賢而教化天下。”

楊晨環顧四周,說了出來。

這個貴賤尊卑的思想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它所宣揚的就是天子—貴族—臣—民這樣的所謂尊卑觀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稱讚統治者關愛百姓的成語叫做“愛民如子”,稱讚這樣的官吏說是“父母官”,為啥不說是“愛民如父”呢?為啥不說“子女官”呢?

這裡透露出的是什麼資訊呢?透露出的是統治者相對於老百姓骨子裡高高在上的姿態。

即便他們關愛老百姓,但在骨子裡面他們仍然是高高居於老百姓之上的,他們是“尊貴”的,老百姓是“卑賤”的。

《管子》第一篇的名字叫做“牧民”,這個“牧”字本來是指養牛的人,引申為放牧,再引申為治理。

這裡一個“牧”字,就道出了統治者立場對待老百姓的本質態度——老百姓在他們眼裡其實就是牛羊一般,他們治理老百姓,就跟放牧牛羊一樣。

有些人動輒說大周是禮儀之邦,如今我卻有著禮壞樂崩禮樂不存云云,殊不知,禮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尊卑有別,貴賤分明”,如果真要遵循這樣的禮,那你是尊還是卑?你是貴還是賤?

長幼和尊卑掛上關係起源於父系氏族時期,在宗法制確立之後進入鼎盛時期。

根據宗法制,家族內部的嫡庶之別與國家機器等級關係聯絡起來,嫡長為尊,庶子為賤,進而確立嫡長的絕對權威,進而確立統治秩序。

這就是長幼有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