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過了旅遊旺季,遊人還是不少,李一飛走了一會,停下來買水,這一會就已經好幾撥人湊過來,向他兜售門票,或者讓他捐公德。
佛教聖地,建築恢宏,但這個氣氛可不太好,李一飛既不搭言,也不急著趕路,一步步走過去。
繼續向前,李一飛掏錢買票,真正的進入了少林寺景區的範圍內。
(未完待續。。)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少林寺中有高僧
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有“天下第一剎”的美譽,由於其座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建立於北魏太和十九年,當時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佛教禪宗祖庭之一,少林武術發源地。少林寺因少林功夫名揚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這些年少林寺更是發揚光大,擁有無數美譽,但也越來越不像佛門淨地,李一飛來這裡,心裡是不抱著太多希望,只是想盡可能的查詢每一處地方,在能力範圍內不要留下遺漏。
信步走入其中,遊人依舊很多,李一飛沒有盲目的去尋找,而是放出自己的威勢,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氣勢,就好比他以前經槍林彈雨屍山血海之後,身上會帶著一份旁人無法企及的殺氣,而進入先天之境,李一飛就領悟了這種威勢,每一個先天高手也都會有這種氣勢,比如許姍姍,比如蔣凝香,再者如慕容元青那般更是如此。
少林寺太大了,不說那裡面數百僧人,還有各種遊人,李一飛想去找一些真正的僧人,難度不是一點半點的大,所以李一飛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釋放出自己的威勢,如果這裡有真正的高人,自然能夠感受到,如果沒有,李一飛掉頭走掉就是了。
所以,哪怕周圍人不少,但大家都沒有靠的李一飛太近,他們自然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只覺得這個年輕男子站在那裡,就有一股奇特的感覺。
這便是李一飛的威勢了,所以他顯得很特別。
李一飛站在山門之前,抬頭看著上面端莊儼然的三個大字,門額上有清康熙帝親筆所提“少林寺”三個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六字印璽。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雄雌相對,系清代雕刻。山門的八字牆東西兩邊對稱立有兩座石坊,東石坊外橫額:“祖源諦本”四字,內橫額“跋陀開創”;西石坊內橫額:“大乘勝地”,外橫額:“嵩少禪林”。山門的正門是一座面闊三間的單簷歇山頂建築,它坐落在兩米高的磚臺上,左右配以硬山式側門和八字牆。邁步而入,便見彌勒佛供於佛龕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開,人稱“大肚佛”、“皆大歡喜佛”。神龕後面立有韋馱的木雕像,神棒在握。山門氣象展現出來,李一飛心裡讚一聲不愧是佛門聖地,剛走進來,李一飛就能夠感受到常人無法感覺到的氣息,那是一種暖意,一種應該稱之為佛氣的氣息。
過了山門,便是甬道。甬道兩旁就是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稱碑林,李一飛只看了一些石碑,便繼續向前走了,石碑上的碑文皆是高深佛法,卻和他所求之事沒有關聯。
繼續向前,甬道過碑林後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於碑林的盡頭,供奉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紅牆綠瓦,斗拱彩繪,門內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剛塑像。三間重簷歇山頂殿堂,外面有兩大金剛,內裡則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壯。
越往裡,李一飛感受到的佛氣就越濃,少林寺將近兩千年的沉澱,其中無數佛法高深的僧人,造就了這裡的佛氣勝於任何佛寺,被佛氣包裹,李一飛心情愈發的平靜,覺得至少沒有白來一趟,哪怕找不到自己想找的東西。
佛音嫋嫋,遊人的神情都變得肅穆起來,再向裡,便是大雄寶殿,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懸掛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屏牆後壁有觀音塑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
殿前兩側的建築為鍾、鼓二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所謂晨鐘暮鼓,便是來自於這裡,李一飛在此處停留了一會,便繼續向裡面走去。
再向裡是千佛殿,於立雪亭後面,又名毗盧殿,是寺內最後一進大殿,根據手裡的地圖,再往裡面,就是方丈室,李一飛沒有繼續向裡了,因為一位穿著普通的僧人已經朝著他走過來。
僧人面容富態,圓臉闊耳,身穿普通僧衣,個子不高不矮,大概一米七左右,胸前掛著一串普通的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