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開始自嘲,說自己被光速打臉了……
而大部分人,哪怕是行業之內與《東海報·文學版》其實是競爭關係的,現在聽到這個訊息也都有點振奮。
畢竟,此一時彼一時,以往他們可能會嫉妒恨。可是現在,在行業都遭遇寒流的情況下,《東海報·文學版》給了他們一種希望,讓他們感覺事情還沒有糟糕到那個程度。
於是,《東海報·文學版》的銷量很快又上了新聞,成為了最近十分熱門的新聞來源。
這是一道對很多傳統出版媒體的強心劑。
在微薄上,有關於《東海報·文學版》最近表現的報道也是被頻頻轉發,很多媒體人都在轉發。
現在也出現了很多網路上的評論這個現象的新聞和文章。
“毫無疑問,《射鵰英雄傳》撐起了《東海報·文學版》的現象級銷量,所以抓住李闊這個作者也成為了他們的成功秘訣。但現在就事論事,《東海報·文學版》的銷量增長也激勵了很多人,讓大家看到我們並不是毫無希望的,紙媒還有得玩。”
“《東海報·文學版》的銷量連戰連捷,並且衝破35萬,給人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不能放棄希望,還有,專注內容才能成功!渠道為王,是暫時的……”
類似的新聞和文章在不斷出現,《東海報·文學版》肯定也不會放棄這種時機,也投入了巨量的金錢開始炒作這些新聞。
於是,《東海報·文學版》成為了最近一個比較火熱的話題。
只是讓《東海報·文學版》有些鬱悶的事情就是:提到《東海報·文學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這個報紙的從業人員,而是第一時間想到李闊,想到他的《射鵰英雄傳》、《俠客行》、《天涯明月刀》。
這一波炒作的最大得益人也變成了李闊……
那些只喜歡看簡單粗暴情節的人,推崇李闊,覺得他的這些小說結構設